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校园美育>
阅读文章

抢救春节文化遗产远比申遗更重要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0-03-05 21:30:33

 转引-《薛锋的博客》  今年春节前夕,一直为历史传统文化传承鼓与呼的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在报纸撰文再次谈起春节申遗的话题。应该说,春节申遗已不是一个很新鲜的话题了,自打从申遗这个词汇流行开来,春节申遗就已被人们热议过很多次了。

的确,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一个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应把它放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的第一位,而不是坐而论道地空喊去申遗。因为抓好中国春节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远比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去申遗更为实际,也更为迫切。

 春节作为是中华民族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就其本身而言,其实也并没有多大的世界申遗之必要。因为全世界的人都是知道春节是中国人的,全球也只有华人过春节,春节本身所特有的中国专有属性,就决定了春节只是咱们中国人所特有的一个最大的节日,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所无法抢夺、抢注得了的。所以,人们似乎可以不必担心春节遗产被人抢注的问题。

也许正因为如此,我倒很关心很关注中国春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问题。时下,人们都在议论传统的春节年味正在逐渐淡去,除了喝酒吃肉、看看春晚、走亲访友、短信拜年、旅游购物,当下春节几乎没有了其他的传统年味:在整个年假里,街面上看不到机关单位里挂出来的国旗、彩旗和红灯笼,庙会、花会以及秧歌、舞龙等民俗文化项目和群众性春节文化活动也难以寻觅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下春节传统年味越来越淡呢?这跟相关地方政府部门不重视春节民俗文化和群众性文化活动有很大关系。多少年来,国内各地春节民俗文化和群众性文化活动由政府部门包揽包办已成为一种习惯,而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因顾虑安全因素等,逐渐转变了春节民俗文化和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形式,直接导致了搞室内活动多,组织广场性活动越来越少的状况。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春节传统年味还怎么能够浓厚起来呢?当然,在春节民俗文化和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抢救和发展方面,有些问题还可以深入研究和探讨。

春节申遗并非就是解决春节年味越来越淡的灵丹妙药,把春节申遗炒得太热,其实是一种缺少自信心和心态浮躁的表现。所以,当下最为要紧的是,应切实抓好春节文化遗产的抢救与恢复工作,只有让春节文化遗产得到有效地抢救与恢复,并使之更加深入人心,才能让春节文化遗产更具有生存与发展的活力。而做好这些工作,把春节民俗文化和群众性文化活动充分地开展起来,远比春节申遗要更重要的多。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