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艺术美育>
阅读文章

魏运成:开悟---中国当代艺术大展评述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6-09-08 13:20:01

开悟---中国当代艺术大展评述  

魏运成

北京工业大学公共艺术研究二所所长  邮编:100124

作者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王一川院长交流。

即将开幕的《天工开悟---中国当代艺术大展》,从传播学、艺术生态学着手,就文化原生态调研与当代中国各造型艺术原动力特质;以学院精神和当代探索为板块,梳理中国当代艺术的诗性与理性,对于国家造型艺术文化软实力提升,应该说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于“学院精神”,何为学院精神?回望学院精神

二十世纪早期便有了苏州美专精神、上海美专精神、杭州美专精神、北平艺专精神、北大美学精神、水木清华精神。而当代学院精神是什么?在哪里?有待当代艺术家有作品和学理进一步梳理和诠释。

长期以来,我国延续着契斯恰柯夫教学体系,产生出一批高举革命现实主义大旗的艺术家,留下了大量以主题思想为武器的作品。

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责任感的青年艺术家以敏感视触觉,反映国门打开后,人们所思所向。90年代,涌现从现实主义走向现代的一批新生代艺术家,他们以独特的视角,以鲜明的生活态度,个性化语言的冲击,“将错就错”的探索,表现了一个真实的“我”和一个真实的现实世界。

我们注意到“将错就错”作为一种思想,一改以前那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作风,倡导艺术家要永远把脚站在地上,才能不断地汲取营养。艺术家的创造不是建立在别人结果之上,他才有免疫力和造血功能。也就是“具有创造性软件的人”(王华祥语),中国艺术家的语言才能和国际同步。至此,“契氏”的学院精神受到质疑。

日前,受此次展览组委会、学委会委托到央美面请易英老师参会,恰逢央美迎新,便手机抓拍了学院艺术家以门楼为题材的金属雕塑作品,发在微信朋友圈;附言:聚散花家地,追梦!中国传统营造的当代阐释,借以表达对当代学院精神的自我理解。回想中央美院易英教授在新世纪初出版《学院的黄昏》一书,今天语境下依然耐人寻味。

关于当代探索:

作者在发言中着重谈了当代学院精神与艺术创新发展。

首先要梳理“当代”的界定,“当代”:中国当代艺术,无论释义十年为界定,还是1979,1989、世纪之交,不同时期的风起云涌,这其中,推动中国当代艺术进程的《江苏画刊》、《美术思潮》、《中国美术报》功不可没,它们为中国二、三代批评家提供了广泛交流的平台,本人拙著《谢幕后的醒思中国当代艺术热点评述》对此有过深度研习。作为参展艺术家,本人也有影像装置作品《三月桃花》对学院精神反思,探索对当代中国艺术进程的反思。作为油画家我们强调油画语言的中国精神探索,从油画个性语汇上,追求油画语言的中国刀韵。

纵观《天工开悟---中国当代艺术大展》的当代性表达,从内容题材看,郭北平油画《玩转地球的乔布斯》,无疑勾起读图时代大多数中国人的手机之“痒”,魏运成油画《癸未·春拍》,表现了成长期中国艺术经济的回眸一瞥,是对艺术亿元时代的反思。

艺术“当代性”在中国核心诉求是什么?我们以为艺术家要明晰回答,什么是美丽中国的艺术?什么是艺术家体验的美丽中国?

我等2014年在国家会议中心和中国科技会堂两场《美丽中国与艺术会展》、《美丽中国与文化创意》主题演讲后,这样回答记者提问:美丽中国在亿万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读,作为艺术家,我认为美丽中国可由三件艺术品构成:如歌曲《我爱你中国》、《北京颂歌》和专著《油画语言的中国精神》。这便是我所体验的美丽中国艺术当代。值得欣慰的是本次展览有金江波中国水墨影像山水装置作品共鸣。

本展作品有从哲学层面切入当代文化思考的艺术探索,以张国龙《浮·云》的人与自然对话,郅敏的《河图洛书天象》《河图洛书地象》,抽象极简的尚平君单纯与丰富的肌理表达多元声音。

“河南二段”中的段正渠向来中国浓烈的油画表达示人,如《新云石堡》;我们注意到在参展艺术家中,有靳卫红、戴士和、丁方、谭平都是在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有建树的艺术家。

在水墨延展领域,有新文人画的后继承探索,如杨珺《大吉祥·临风》对传统工笔延展探索有袁玲玲《清尊素影》,任赛的《西湖烟雨》,雷子人挑战传统画理的《一河两岸》。

版画语境探索以王华祥《城市幽灵》、郑作良《交河夕照》文中言的《北海》等从人文生态对话关照,值得细读。

本次展览还涉猎当代文人画、雕塑与公共艺术的“姓氏”界定延展探索,关于“新知识分子”艺术家的当代性与学者型艺术家吻合与无缝对接。

就学者型艺术家的当代性与当代艺术而言,长期存在“夹生饭”现象。或表现为有学无术。“学”是形而上的东西,“术”是形而下的手艺活儿,艺术家手艺高下是准确表达艺术诉求和取向的十分重要的标志。应该说独特的艺之“术”开发,是探索艺术原创、凝练艺术学理建树的开始。回望艺术家手下的当代性承载方式,有“移花接木”,借中国经典作品植入当下情节,有生活在传统水墨中的当代文人,追求隐士当代知识分子。

林林总总,无论是实验水墨还是流行书风、玩世现实油画,意象雕塑,还是观念的植入,新写实主义,守望精神家园,新女性主义表达,新象征主义的理念,“两岸一水”新解,都是探索传统的当代阐释。值得鼓励;中国当代艺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上世纪末,用了15年的时间,快速游历了西方百多年的各种流派的风格路径。然而,在‘世纪之门’的同化与‘和而不同’的包容中,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自信研究成为我们摆脱殖民文化的渴望,探索中国当代艺术文化生态良性发展新模式,构建民族文化风骨和时代创新精神的中国当代艺术评判体系,势在必行。

作为参展油画家,我们认为:代表中国当代国家文化意志的油画,经历百年油画的西学东渐的历程,中国油画从文化学意义上,从‘拿来’到‘融合’、‘自立’、‘自省’的国际文化话语权的责任,铸就了‘东方既白’的文化诉求,正是中国文化观下的大国油画精髓之一,是‘和而不同’文化亲和力的姿态。自油画的中国文化年后,西方文化对中国油画文化品格渐为认同,这是对东西文化合璧的认同。也是对中国渐强的综合国力的认同。最重要的是嫁接好当代艺术中国文化体系建设与国家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处理好当代油画中主流文化、“残余文化”(边缘文化)、新兴文化和而不同的关系尤为重要。

艺术家的创新探索是时代的财富和希望,由于他们继往开来的责任感,使得这群艺术家最具活力与挑战性。同时,大师们在各个领域走出的极致,又当代艺术家的创新举步维艰,只有不遗余力地探求,才能肩负起大国崛起受到的文化担当。

值此杭州G20峰会开幕之际,“包容性”“创新性”成为峰会的关键词,《天工开悟---中国当代艺术大展》包容的跨界综合,探索中国当代艺术的公共性创新传播,让更多人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其包容性艺术实验的社会效应,假以时日,前景光明。

本文作者的参展作品:布面油画《葵未·春拍》150·180cm2004作

本文作者:魏运成

魏运成,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北京工业大学公共艺术研究二所所长,中国美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艺术书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甲骨文艺术学会副秘书长

天工开悟---中国当代艺术大展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魏运成通讯详址:北京市朝阳区西大望路平乐园100号邮编:100124

北京工业大学建规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公共艺术研究二所)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