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窗口>
阅读文章

【2024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孔维克:关于共建区域大中小学美育心理育人共同体的建议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24-03-11 09:22:17

针对目前全国层面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的现状,2023427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部署了“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等八项工作任务,提出“以美润心——发挥美育丰富精神、温润心灵作用”等具体措施。

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国美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缺乏对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的深刻理解。不少学校美育工作局限于艺术欣赏和技巧训练,忽视其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心灵教育价值;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只关注问题学生,对普通学生心理韧性、心态培养的力度不够。

二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过于依赖心理教师,“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尚未形成工作思路、德智体美劳育心尚未形成机制。

三是缺乏有效的区域资源协同机制。区域性大中小学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建设和协同创新攻坚机制尚未形成,以山东为例,山东省内高校特色专业资源尚未在“补短板优供给”方面与学校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机制,家校社共建效果不佳。

为此建议:

一、提高认识,全面推动政策落实落地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抓好相关文件落实落地、建立相关机制自上而下宣传美育在情感教育和心灵教育方面功能、推进路径创新;加强对学生心理韧性、心态培养的力度,积极推进德智体美劳协同育心模式的建立,探索各学科的心理育人资源和实施途径。

二、拓宽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建构美育心理育人模式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感教育和心灵教育。中华美育精神的一个重要的层次就包含“致乐以治心”。以音乐和美术教育为例,建构音乐心理育人模式可以通过引入音乐治疗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技术到音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以及通过书法、绘画的训练对青少年审美体验的把握,以视听的方式来实现,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促进学生心理韧性和积极心态的培养。美育课程、美育教师普遍容易受到大多数学生的欢迎,美育心理育人模式的建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现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资源、途径和师资方面提供补充。

三、探索区域大中小学协同机制,共建美育心理育人共同体

(一)加强高校相关专业建设。以山东艺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为例,将音乐治疗专业资源融入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开设了《音乐与心理健康》《音乐治疗方法与技术》《音乐治疗综合临床实践》《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与音乐美育》《<;乐记>;导论》等课程,为学生在音乐治疗、心理健康、传统音乐美育思想方面赋能,学生毕业即具备开展音乐美育和心理育人方面工作的能力。

建议我国从高等教育层面鼓励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教育等专业开设音乐治疗、艺术治疗、舞蹈治疗、心理学等课程,从“优供给”层面加强美育心理育人的专业人才培养;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建设音乐治疗、艺术治疗等专业,为我国相关领域培养后备人才。

(二)拓宽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构建学校美育心理育人体系。课堂教学与教师赋能:在现有中小学艺术教育教材、教参的基础上,围绕新课标要求、结合心理育人目标,在原有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提炼心理育人知识点。中小学美育教师在参加音乐治疗、艺术治疗等赋能培训后可开展此项工作,并不会给现行教育体系带来过多负担。校本课程与课外活动:鼓励教师开设如《音乐与心理健康》《书画与心理健康》等创造性校本课程,通过组建艺术与心理社团、举办艺术心理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多渠道开展课外美育心理育人活动。

(三)共建区域大中小学美育心理育人共同体。一是由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协调,出台拓展美育的心理育人路径的指导性政策或文件,将心理育人纳入美育教学目标。二是鼓励山东艺术学院等高校与驻地各级学校开展美育心理育人共建工作,引入音乐治疗、绘画治疗、舞动治疗、书法治疗等专业方法,通过“虚拟教研室”等现代协作教学平台在人才培养、教研、科研等多方面开展协作。三是发挥高校产学研优势、引入优质社会资源,在校园文化、家校社共建、教师赋能与教研督导、学生实践等方面探索更多创新机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美育心理育人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趣味化、多样化。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