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窗口>
阅读文章

【2024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刘广: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24-03-11 09:21:46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深度融合的提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遵循美育特点,扎根时代生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致力于发挥高校美育在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方面的优势与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主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教育始终,融入教育的各个领域。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美育培根铸魂的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沉淀、洗礼、创新形成的文化体系,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蕴含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取向与价值取向,是形成文化自信、民族认同感与家国情怀的基石。美育是在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为重要的基本任务是优化学生思想认知,陶冶情操,使其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具有服务于素质教育的人文性和应用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中华美育精神的沃土,二者深度融合,有重要的思想意识作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深度融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推进资源整合,强化育人传承内涵、培育当代高校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对实现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深度融合,是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文化自信的时代使命,是中华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象征,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树立强烈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强。

蔡元培先生指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事实上,美育是促进德育、智育和体育实施的重要手段,在教育中处于“中介性”地位,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赏析、阐释或演绎,给学生带来重要的感官刺激、情感体验和心理启迪作用。

高校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源泉,肩负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时代重任,应当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视角下的高校美育工作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让高校学生既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又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成为真正的时代新人。

建议如下:

一、更新课程设置,深入推进教学改革

开发、完善、丰富课程内容,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美育教育道路,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式丰富、内容完整的教育优势,为高校提供更高质量的美育教育内容。

二、开发乡土资源,构建特色化体系

整合、挖掘、开发本土传统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纳入教学课程,让学生全面了解地域文化,切实拓展文化视野,优化美学感悟,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三、协同创新,突出美育特色

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因校制宜,“校地合作”教学,形成“特色、多样”局面,开发民族、地域、非遗课程,增加公共艺术课程经费投入,通过制度、平台、队伍、课程建设等多种方式、渠道优化教学资源,推动特色教材、数字教育发展。

四、明确目标,与时代热点相结合

明确培养目标,搭建资源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与时代热点相结合,创新教学方式,数字化采集传播,加强网络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应用,扩大美育教育资源覆盖面及利用率。

五、创新模式,加强创新创业实践

通过教学管理和制度保障,形成传统文化、审美、创意融合,驱动“文化+”多模式文创项目成果转化。整合“学校+社会”互动互联,促进资源转化,通过加强人才培养、主题活动展演、美育实践基地建设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拓展教育空间。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