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窗口>
阅读文章

【2023两会】民进中央:美育教育仍是“五育”中的薄弱环节,建议加强改进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23-03-06 10:33:34

民进中央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交《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美育工作的提案》。

民进中央在提案中指出,美育是“五育并举”重要组成部分,是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2020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我国对中小学美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达到历史新高度。但美育教育仍是“五育”中的薄弱环节,美育工作尚无真正深入现实过程,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尚未形成规范健全的学校美育教学体系。各地对中小学美育存在认知深度和实践广度上的差异,将学校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的现象突出。不少学校未能树立学科融合理念和“大美育”系统思维,囿于课堂教学和技能培养,美育与其他课程缺乏深度整合衔接。对美育的成绩评价也大多停留在艺术学科的教学成果,相比德、智、体、劳其他“四育”,对美育的定位不明晰、理解不深刻,缺乏对美育实质和人文精神的透彻理解,造成实施时形式简单、内容陈旧贫乏,甚至以技能训练来代替对人的全面感性能力培养。

二是美育资源的统筹融合利用不够充分,缺乏社会美育资源在学校层面的融合落地政策。各级各类学校的一线美术、音乐、艺术教师接触高艺术水平资源和高水平指导的机会严重不足,学生更缺少走进艺术场馆,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美、认识美的机会,各门类艺术家和民间艺人进校园的举措大多停留在形式上或限于局部地区,公共美育资源应用到学校美育教学的渠道还很不通畅。

三是艺术师范生培养体系定位不够明晰,趋学科化虽有改善,但依然广泛存在,艺术师范毕业生难以适应基础教育美育需求。由于培养定位的长期滞后和学科本位的固化,众多师范院校艺术专业陷入艺术技能攀比的“内卷”中,艺术师范培养的目标变得越来越不明晰。当艺术师范毕业生真正面对日新月异的基础教育理念和实践变化时,所学难以所用,从而使基础教育的美育工作陷入尴尬境地。

为此,民进中央在提案中建议:

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与《意见》配套或补充的指导性政策解读,帮助各地各校厘清“素质教育与美育”“艺术教育与美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集中研究解决好学校美育中的具体问题。要摆正美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厘清美育和艺术教育的异同。在具体措施中,应将美育具体落实在学校整体教学中,对目前学校教学规划、教学要求、课程体系以及教学评估制度等作出调整,合理设计能够将美育有机融入其中的新的教学思路。鼓励各地自主开展美育教学实验。以美育对人的整体发展要求为着眼点,科学设计、确定学校美育课程内容及美育教学手段、环节等,形成规范健全的学校美育教学体系。美育教学不仅涉及教材问题,更重要的是拿出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案,真正落实于教学过程。将一般艺术技能训练加以调整提升,形成真正面向人的整体感性能力发展和创造性想象力培养的新的教学过程。其他学科教育也需渗透美育思想和能力,如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之美、文字之美、逻辑之美、自然之美等。在一般教学活动之外,将美育内容融入学校日常活动,使美育同时成为具有极大延伸性的学生自我教育过程。

二是建立社会美育资源与学校美育的联结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社会美育资源与学校合作共建机制,文旅部门与教育部门协同,就一线教师走近艺术名家,教师、学生走进各类艺术场馆作出制度化安排;引入公共美育机构走进学校,为师生构建更多元的学习交流平台;盘活美育公共资源,统筹整合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各类资源,共同开展面向学生的美育实践活动,构建“大美育”氛围。

三是明确师范院校艺术专业培养目标,在培养方案、评估评选中逐步加以改革。教育部门应出台指导性意见,在师范艺术专业培养方案、评估评选中改革“学科本位”化倾向。积极引导中小学优秀美育师资参与艺术师范生培养,强化艺术师范生到中小学实习和跟岗实践机制。澎湃新闻)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