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窗口>
阅读文章

营造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社会环境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9-05-17 12:01:09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切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教育部日前在苏州召开全国学校美育工作会议。中宣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以及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大中小学代表出席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美育工作取得的成效、积累的经验,对新时代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进行了部署。本版今日撷取部分会议交流发言,在介绍总结经验中,激发创新灵感,共同营造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为导向的社会文化环境,进一步促进学校美育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做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

作者:陈宝生(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美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谋划部署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改革发展,是教育系统各单位的重要工作。

新华社发

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文艺和学校美育工作。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大使命,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对学校美育作出重要指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对文化文艺工作提出新的明确要求。近期,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些重要指示,是做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根本指南,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学校美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深刻认识学校美育的战略地位——文化文艺工作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提升全体国民素质、汇聚民族共识、凝聚伟大复兴最深厚力量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

深刻认识学校美育的指导思想——学校美育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各个方面,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

深刻认识学校美育的育人价值——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学校美育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这就要求我们,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

深刻认识学校美育的方法路径——要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配齐配好美育教师。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

认真回顾总结,准确把握学校美育工作新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国办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文件,学校美育工作加速推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唱响了立德树人的“主旋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美育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雅艺术进校园、学生艺术展演、“传承的力量”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育人效果持续增强。

鸣响了改革发展的“主题曲”——美育政策制度体系更加完善。课程开课率持续提高,绝大多数省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课程总量达到国家规定。

奏响了协同育人的“交响乐”——创新了部省联动工作机制,签署了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构建了“师生家校社”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建立了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学校自评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年度报告等多元立体的评价机制,学校美育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吹响了改善条件的“集结号”——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增加了17.23万人,年均增幅3.5%。器材达标率提高近40%,年均提高9%。资源保障条件不断改善,持续向好。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与中央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学校美育工作仍有不小差距,还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学生的发展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五育当中,“弱于体美”仍是客观现实,对学校美育还存在着认识不够、重视不够、基础薄弱、激励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对此,我们要认真研究,用改革的办法切实加以解决。

落实重点任务,推动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完善政策制度为保障,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主题,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在更新观念上“移风易俗”,在改善条件上“改天换地”,在凝聚力量上“众志成城”,努力取得学校美育工作新突破。

明确导向,形成发展合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美育“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新价值、“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新目标,推动关于学校美育工作观念大转变。教育系统要行动起来,广泛动员、深入宣传,进一步提高全党全社会对学校美育地位、功能、价值的认识,拿出重视、关心、支持美育的真招实招。

强化保障,筑牢发展根基。“人财物时空”是保障学校美育的五大条件。今年,教育部将制定实施学校体育美育师资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刚性要求。各地各校要着力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课时安排、场地器材配备等方面拿出破解问题的切实举措,舍得花“真金白银”,有效加强薄弱环节。同时,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完善共建共享机制,让收藏在馆所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文化艺术遗产成为学校美育的丰厚资源。

狠抓落实,夯实制度保障——研制印发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改革文件已列入中央深改委2019年工作要点,是今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加快推进,确保按时完成。最近印发的高校美育文件,明确了政策制度要求,规划了改革发展路径,是指导和推动新时代高校美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南,要学习好、贯彻好。目前,教育部与所有省份都签署了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事实证明,效果是好的。各地要按照备忘录要求,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件一件出成效。今年,教育部要开展落实美育备忘录“回头看”,各地要对照台账,认真梳理,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健全机制,完善评价体系——要用好评价指挥棒,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激发“师生家校社”五大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全面深入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制度,将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初中毕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录取依据。要认真总结地方将艺术科目纳入中考的经验做法。把美育工作及效果纳入高校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地方和学校开展美育工作的督导,强化结果应用。要把学校美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教育部门政绩考核和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把美育工作从“软要求”变成“硬指标”。

做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面开创学校美育工作新局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打开”校园 “打通”课程

作者(江苏省教育厅)

近年来,江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美育工作的指示精神,致力丰富美育资源、丰厚传统文化和丰硕特色成果,夯实基础,传承创新,围绕全面提升学校美育品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做了四方面工作。

全面构建学校美育体系

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构建体系是基础。

明确发展目标。2016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学校美育总体发展目标,要求构建具有江苏优势和特色、优质均衡发展的学校美育体系,明确了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出台政策举措。2016年8月,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了全国首批“学校美育改革与发展备忘录”,从完善美育体系等八个方面作出承诺。全省学校美育工作按照备忘录要求,逐项落实推进,确保2020年实现全部预定目标。

完善工作机制。健全省市县校工作机制,实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投入到位、管理到位,使公共教育与专业教育、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传统教育与特色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着力提升美育课程质量

加强学校美育工作,美育课程是核心。

开齐开足艺术课程。把开齐开足基础教育艺术课程,作为教育现代化评估的重要指标。开发具有地方和校本特色的美育课程,实施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美育工程。高校持续落实艺术教育“五个一”行动实施方案,省教育厅组织公共艺术课程考核、教师微课大赛、艺术精品课展示等,促进高校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程,明确学生获得2个艺术类学分方可毕业。

优化美育课程资源。重点“打开”校园,让社会资源进校园,丰富美育内容,增强美育活力;重心“打通”课程,整合课程资源,让美育课程通道更加畅通;重视“打造”品牌,让传统文化浸润校园文化,培育中华文化情感。

有序推进评价改革。推进艺术进中考。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初中毕业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计入中考成绩。2017年9月,全省所有设区市已向社会公布了初中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方案,到2020年全省所有初中毕业生的艺术素质测评结果全部计入中考成绩。

加快配齐配足美育师资

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教师队伍是关键。

配齐配足美育师资。采取多项举措解决美育师资缺口。从 2014年起,全省每年招聘中小学艺术教师不少于1000人并逐年增加,2018年达1800余人。在各类督导评估中,将配齐配足艺术师资作为硬性指标。要求普通高校公共艺术专职教师比例不低于50%。以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建设为示范引领,推动农村艺术师资的定向培养和兼职教师培训,化解农村艺术师资短缺的矛盾。

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先后出台美育教师职业技能标准和管理办法,设立“江苏省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高校公共艺术师资培训基地”,定期举办艺术教师培训和课堂教学比赛、教学基本功展示。2018年年底,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对美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

深化美育教育科研。依托教育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信息平台建设和“人机对话”模式。在省教育规划课题评审中,将艺术类单列评审。创刊省级期刊《学校美育》,提升美育研究水平。

不断丰富美育实践内容

加强学校美育工作,美育实践是重要内容。

全面开展美育活动。持续推进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艺术“2+1”项目,成立江苏高校大学生艺术团联合会。全省每三年举办一次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每两年举办一次全省高校师生美术作品展、设计艺术作品展和中小学教师美术展。持续推进高雅艺术免费进校园活动。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将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作为美育实践的重点,推动戏曲进校园,组织大学生戏剧戏曲展演,开展书法、篆刻进校园等活动。今年将按照教育部要求,启动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

提升美育装备水平。全省中小学艺术教育技术装备均达到教育部或省级标准。依托农村中小学建设了一批乡村少年宫,满足农村学校艺术实践活动需求,为美育均衡优质发展提供保障。

农村校美育短板这样解

作者 (吉林省通化县人民政府)

为破解农村学校美育教师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和研究能力不强等问题,按照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美育教师队伍的要求,通化县依托体育艺术“2+1”项目和“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实验成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政策主导,创新机制,增强美育教师岗位吸引力

加强统筹领导,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教育、发改、人社、财政、文化等部门工作职责,构建学校、家庭、部门和社会多位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加大投入力度,近三年共装备音美等教学器材1.8万余件,多媒体班班通教学设备445套,全县所有中小学校美育功能室、设备器材配备达标率100%,所有班级均能使用多媒体教学;学校每年用于美育功能室建设、设备器材维护与采购、活动经费等费用最多达到公用经费的20%,用于教师培训研究费用不少于公用经费的10%;按学区新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6栋,优先满足美育教师需求。完善政策措施,根据累计工作年限,对全县在编在岗乡村教师每月分别给予180元~360元的补贴,参照公务员住房公积金标准缴纳住房公积金;改革美育教师职称评定办法,为美育特色学校专设美育特色人才高级岗位,为偏远乡镇中小学特设高级、一级岗位和支教岗位。

科研引领,活动推进,提高美育教师专业水平

统筹优质资源,与东北师范大学建立“U-G-S”交流合作机制;依托地方高等院校,建立“农村艺术教育基地”,联合成立长白山满族剪纸传承学院;与地方书法家协会开展研培共建,成立教师书法分会;借助省教育厅网络数字平台,开展教师网络研修和教师工作坊研修活动;按照地理位置划分四个学区,按区域开展县—基地—学校三级研培活动。强化课题引领,依托东北师范大学专家学者,开展基于农村艺术教育的课题研究;组建艺术教师工作坊和美育名师工作室,开展美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的课题研究;根据地域文化特点,研发校本课程,全县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率100%。注重活动带动,全县每年开展两次美育教师培训,组织一次基本功竞赛和一次外出写生活动,每三年组织一次教育艺术节和美育成果巡检活动;青少年活动中心每周开展两次送教下乡活动,每学期都组织农村学校学生进城开展美育实践活动。实施体育艺术“2+N”工程,鼓励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以上艺术特长,每所学校至少有2个以上的艺术工作坊,平均每个学校有5个以上的艺术社团,50%以上的乡镇学校设立了乡村少年宫。

立足实际,注重整合,满足美育教师资源需求

编制向农村学校倾斜,按照班师比与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通过公开招聘、特岗聘任等方式,保证每所农村学校不少于一名美育专业教师。从相对富余的师资和现有师资中遴选一些艺术基础较好的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保证所有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采取城乡、区域、校际之间轮流走教、对口支教等形式,实现美育教师资源共享。组建美育教师联盟,平均每年有30人以上的本土优秀文化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志愿者和高等院校教师,参与乡镇中小学美育教学工作。注重美育网络资源建设,依托“互加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实现城乡间、校际间优质教育资源互联互通。

种一颗美的种子

作者:冯凌燕(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校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星洲小学建校5年来,一直秉持慧雅校训,将美的种子种在孩子心田,走出了一条以美育人、向美而歌的美育探索之路。

新华社发

景与人的相遇:让孩子走进美的环境

我们学校是以传统“竹文化”为标识,展现“竹”拔节向上的美育价值,精心打造“三三厅、一一廊、六六街”等景观场所,以竹为形布置学生竹节心愿瓶、竹林风采墙、竹叶小舞台,并开辟金色大厅、德善学堂以及“养性斋”“礼乐坊”等美育区间,构筑起美的环境,营造“美无处不在”的育人氛围。学校践行“求慧立雅”的美育目标,还十分注重用教师“美”的形象给予孩子无声的审美引导。

课与人的相融:让孩子体验美的课堂

我们借助“生生课堂”的创设实现美育的教学价值,让孩子们在课堂中与美同行,使课堂焕发出别样的生命气息和生命之美。“生生课堂”以生定教,积极营造“生生互动”方式、创设“生活教学”资源、引导“生成领悟”契机、组织“生命成长”晤对、助力“生长拔节”历程、形成“生态均衡”评价,六维直击学生学习品质和核心素养,让学生立于美的课堂正中央,在课堂中发现美、体验美、收获美。

行与人的相生:让孩子创造美的世界

学校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将美的种子种在孩子心田”的教育愿景,充分利用园区教育局的内涵建设资金,围绕“礼、艺、思、书、能、心”六慧目标,融入传统文化、国际理解和国家课程,从美育视角开发“慧雅葵花课程”,目前已形成18个课程群落,90多项具体课程科目,为学生创设出美好多元的学习展示平台。

在传统文化课程中实践美。我们围绕“国学国艺国术”开发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如“竹笛雅韵”课程是以学校自主创编的校本课程为资源,对学生进行竹笛和陶笛的指导练习,让孩子们交流、分享演奏,学校还定期组织比赛,进行专场展示。将实践美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中。

在节日文化课程中展示美。学校创意开展“书慧节、体育节、艺术节、国际节、创想节”等校园节日,让每一个孩子自主参与,各显所长,把节日活动作为展示舞台,同时将文化的浸染与学生审美展示相结合,借助动态演示、静态呈现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文化认知,锻炼学生的艺术技能,展示学生的成长收获,助力学生的美育拔节。

在假日体验课程中创造美。每到休息日,学校都会集中开展一次假日体验微课程——“星洲寻城记”。学生在假日里寻古探幽,增智广识,寻访与创作结合,对家乡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提升自我的文化自豪感,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07日 15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