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文化典范现代舞台演绎“诗韵流芳”范伯子诗词作品专场音乐会唱响北京大学
【中国美育网讯】“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这是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中的一段话。2019年4月28日,由北京大学会议中心主办,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南通沈寿艺术馆承办,南通大学南通民间音乐研究所协办的“诗韵流芳江海文化走进北京大学一一范伯子诗词作品专场音乐会”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李莹厅举办。这是以习主席“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讲话精神为指导,策划举办的“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的一次高品位艺术实践。
北京东方灵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延淮,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秘书长李修建、副秘书长王永健,著名书画家、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范扬,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张莉鑫,南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樊小东,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员、国家开放大学教授刘谦,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罗扬,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卫及北京大学会议中心副主任、讲堂管理部主任刘寿安,五度空间爱心基金会副理事长李军等领导嘉宾共同观看了演出。
范当世(1854-1905),字肯堂、无错,亦名铸,号伯子、铜士,江苏通州(今南通)人,清末文学家,生于咸丰四年甲寅,卒于光绪三十年甲辰。他是北宋杰出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后裔,南通近代教育的主要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先后师事刘熙载、张裕钊,而私淑曾国藩。他留有大量诗词作品,被誉为“清末诗坛巨擘”,是晚清同光诗派的一面旗帜。吴汝纶奇其才, “以为当今文坛无出肯堂右者”,称范伯子“所作诗古文,得桐城正传真脉,而激发同光声气,成就极高。”研究清末诗词的学者寒碧早年在研究编纂范伯子诗文时感慨其“赤子心而君子志”,并论范伯子:“履道怀贞而忧生伤世,逆流复古而逢时拓奇,以深微远大之思,造波澜壮阔之境,正气豪情,龙字虎句,精创奇辟,雄厚高浑。”

本次音乐会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古诗新谱,以艺术歌曲的手法和现代舞台的表现方式,诉说范伯子的文化情怀;把南通千年山水,千年文脉,楚风、汉韵交融在诗风、词韵和歌曲的旋律里。同时,本次音乐会也是北京大学首次将江海文化以音乐形式引入校园,亦是高校间文化交流的有益尝试。有几位大学生听众说:“音乐会虽然结束了,但余音绕梁。我们真切感受到中国文化的艺术魅力。《诗韵流芳》所推崇的楚辞、汉赋、唐诗、宋词都是我国辉煌文明的代表,学习并传承中华文明是当代学子的应当承担的历史重担!”
千年的江海文化丰富而厚重,参与策划与演出的各方都表示,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把文化传承与创新定位在践行习主席讲话精神的坐标上,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挖掘江海文化的精华,继续奉献出精品佳作,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竭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文/张珏 陆鸿钧 图/国学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