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名师>
阅读文章

王旭晓谈消费与审美之二:潇洒走一回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2-01-08 13:20:23

潇洒走一回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恩恩怨怨,生死白头,几人能看透。红尘呀滚滚,痴痴呀情深,聚散总有时,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至少梦里有你追随。我拿青春赌明天,你用真情换此生,岁月不知人间多少的忧伤。何不潇洒走一回!”香港歌星叶倩文唱红的这首歌,在上个世纪90年代风行于我国大地,“潇洒”一词更加得到了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的喜爱。不知不觉,“潇洒一回”被引入了消费之中,成为人们超前消费的常用借口。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暴发户和大款们的出现,社会上下出现过一股与国情国力不相适应的高消费之风。那种一掷千金,花钱如流水的派头,对过惯了精打细算、勤俭持家的日子的人是一种强烈的刺激。“能挣会花”成为人们的理想消费方式。

“能挣会花”是以“能挣”为前提的。但在高消费之风的吹拂下,社会群体心理起了变化,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已被视为过时的口号、寒酸气的代名词,摆阔气、追潮流、互相攀比却是众心所向。因此,尽管并不“能挣”,也要“会花”,花得痛快,就是潇洒。随着高消费之风刮起的是超前消费之风,即超出自身经济能力的消费之风。

这股风也不可阻遏地吹进了本应是纯洁的精神殿堂的大学校园,学生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商人”和“倒爷”,也有一些成了当时的“万元户”或“校园大款”。他们可以腰别BP机甚至“大哥大”,吃餐馆,穿名牌,用高档,挎着女孩子出入高级宾馆、歌舞厅,大把花钱,毫不比社会上的“大款”逊色,掀起了校园高消费的浪潮,随之带动了校园内的超前消费浪潮。一些并不经常也不打工只依赖家中供给的学生也加入了高消费的行列,时不时痛痛快快的“潇洒一回”:买个高档用品,买双名牌旅游鞋,进一回歌舞厅OK一番,找个餐馆“撮一顿”等等,回回都得花个百十块甚至更多,常常是把一个月的饭票钱一次花光。潇洒之后,便是不买书,不看电影,到处借钱吃饭,也不乏由此走上犯罪道路,断送大好前程的人。

因此,超前消费的后果是严重的。超出自身经济能力的消费带来的不只是个人经济上的问题,更是心灵上的阴影。许多人抱怨钱不够花,抱怨家里,抱怨社会,眼前一片昏黑。他们不会有远大的人生理想,没有奋斗目标,更没有吃苦精神。即使想先挣后花,也不愿去踏踏实实地做事,只是梦想着一夜之间变成腰缠万贯的富翁。这样,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是非常不利的。

把超前消费称作“潇洒”,也实在是糟蹋了“潇洒”这个词。潇洒的本义是指行为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我国魏晋时代,士大夫们追求飘逸脱俗的风度神貌成为社会时尚。手执拂尘,口吐玄言,扪虱而谈,辩才无碍,是他们行为的写照;“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岩岩若孤松之独立”,“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濯濯如春月柳”,“谡谡如劲松下风”,是他们举止的风貌;“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是他们生活的追求,这些构成了超然自得、潇洒不群的魏晋风度。我们可以借以理解潇洒的本义。

潇洒常被引申来赞美一切自然大方的事物。东晋王羲之的行书优美自然、富有变化、飘逸洒脱,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白有诗赞他:“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在我看来,青青小草,虽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没人注意,但从不忧愁,从不烦恼,任春风吹绿,任细雨滋润,无拘无束地生长在大地母亲的怀抱,用自己的那一点绿,装点着祖国山河,这也可以说是活得潇洒。

潇洒是美,美在其自然、本真、飘逸、洒脱。人生的确应该潇洒。但追求虚荣,“打肿脸充胖子”般地痛快花钱,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非要照着别人的生活方式去生活,怎么是潇洒呢?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