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名师>
阅读文章

汉宝德 美育和科学教育同样重要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0-10-11 22:44:05

汉宝德 美育和科学教育同样重要

来源:广州日报 

 

  他将美感归结为“文明的基石”、“人类尊严所系”、“一种文化力量”。在他眼中,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同样重要。

 

 

  台湾著名建筑学者汉宝德:本报就其近年来最为关注的美育进行专访

 

  在台湾,“汉宝德”是个非常令人敬重的名字。作为台湾著名的建筑学者,他自由穿越于艺术、博物馆、教育等各个领域,以学者的敏锐洞悉及关切社会的方方面面。

 

  汉宝德简介

 

  汉宝德,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世界宗教博物馆馆长,汉光建筑师事务所主持人。建筑设计作品有台湾洛韶、天祥、溪头、澎湖、垦丁的青年活动中心,“南园”联合报员工休假中心、彰化县立文化中心、“中研院”民族所等。

 

  “感性经济”要靠全面艺术教育推动

 

  汉宝德在台湾具有极高的声誉,他的声誉不仅仅来自于他在建筑学方面的成就,也来自于他对于社会公众事业的热心和投入。他不但是著名的建筑学者,还兼具建筑师、大学校长、博物馆馆长、专栏作家等多重身份。直到如今,已经75岁高龄的汉宝德依然在为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奔走呼吁,力图推动从政府到民间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

 

  作为一个建筑师,中年时汉宝德遍游欧洲先进国家,感受到他们在环境与日常器物上的美感是普遍的,水准却是中国人所遥不可及的。中国曾经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何以到今天沦落至此?“为什么?这是一直萦绕在我脑中的问题。”汉宝德说。

 

  出自建筑师对美的敏感,他发现西方的产品有一种内在的品质是我们所做不到的,那就是美感。我们从头学习西方文明,开始时只有拼经济,逐渐和西方的生产方式接轨。但是到了一定阶段,汉宝德认为就应该“推动大众艺术教育,也就是美育,是想以教育的手段接上西方文明的精神生活品质”。

 

  他将美感归结为“文明的基石”、“人类尊严所系”、“一种文化力量”。在他眼中,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同样重要。过去有科学救国论,但是汉宝德认为在今天的科技时代里,只讲科学是不够的。“当科技发达的时候,感性的需求也大幅提高,因此谈到所谓文化创意产业,实在是一种感性经济。”因此,应该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而途径则是:需要一个全面的艺术教育计划。

谈大陆观感:发展太快了来不及消化一些东西

 

  广州日报:您对大陆的城市发展有何印象?

 

  汉宝德:我每年到大陆一两次,一般去的都是北京、上海、杭州这些大城市。感觉大陆发展非常快,变化很大。建设总是好的,现在大陆的发展是人类史上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无论哪个国家哪个阶段都不会这么快发展。

 

  台湾30年前开始发展,步调比大陆慢,但我已经觉得很快了,来不及消化一些东西。而欧美的发展是经过一两百年慢慢形成,有机会发展完善各个方面。从前工业城市那种规模在很短时间变成非常现代化城市会带来很多问题,体现出生活方式和建设的差异。比如从道路的建设和交通秩序间的关系就很容易理解这一点。

 

 

建筑笔记   汉宝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年1月

 

  谈美感:我们的文化比较现实主义

 

  广州日报:您这些年一直强调美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您为什么如此注重美育?

 

  汉宝德:和我的经历有关系。我走过很多国家,有高度发展成熟的国家,也有东南亚一些尚未发展成熟的国家,但是走在这些国家的城市中,无论是高度发展的,还是欠发展的城市感觉美感品质都比我们的要好一些。

 

  我慢慢意识到是我们的文化中间欠缺了美感的成分。不是我们自古就没有美感,而是到了现当代失去了对美的敏感度。我发现一个国家的成长、国民素质和美感有关,国民素质高,国家竞争力就强。而国民缺少审美能力,是两岸共有的问题。

 

  广州日报:为什么到了近当代中国人会丧失了美感?

 

  汉宝德:举例说,日本过去一直比中国落后,无论从精神、建筑、宗教都从我们这学来,他们把学到的东西选择将精神的部分保留,而我们的文化比较现实主义。比如古代建筑一般是深灰的色调,随着朝代更迭,我们选择在上面增加颜色,到了唐宋将花也画上去,到了明清颜色越画越多。

 

  但是日本,却始终基于保存木架的部分,保存简单的保护色。单从建筑来说,我们的文化喜欢抢眼、热闹的东西。再比如,宋代的瓷器都是单色的,到了清代卖的最贵的是色彩繁复的瓷器,有纯正美感的东西丧失了。可以看出我们对物质性特质比较容易接受,但没保留住精神的一面。这可能也是整个民族美感水准低落的原因。

 

 

美,从茶杯开始:汉宝德谈美

 

  谈美育:美感靠别人监工是不行的

 

  广州日报:您认为可通过什么方式来提高中国人的美感教育?

 

  汉宝德: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学校教育,提高普遍的美感水准,这涉及到政府教育施政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中加入适度的美感课程。需要培养教授的老师,是比较长期的工作。但是我在台湾建议过,却很难执行,过去的艺术教育就是音乐课唱唱歌,美术课涂鸦,这和美育是两回事。

 

  西方19世纪就开始做美感教育,到蔡元培先生提出“美育代宗教”时西方普及美育的过程几乎完成,甚至工人都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做东西时从品质上都要求是最好的,自我要求高。如果没有美感需要,手工就可能做得很粗糙,这种美感需求是从心里生发的,光靠别人监工是不行的。

 

  广州日报:您在台湾已经就美感教育呼吁了很多年,反响如何?

 

  汉宝德:学界的人很赞成,但教育部门很难有动作。不过多少有点作用,至少可以使父母关心孩子的美感教育。我现在推动台湾文化建筑委员会做这样几件事,一方面是推动社区的文化性讲习班,提升美学素养。另一方面是推动公立博物馆的美感性展示。现在大部分博物馆展示文物、作品,都是重视文物的历史文物性和稀缺性、珍贵性,没有把它当作美育的工具。我已向台北故宫博物院提出向这个方向发展。

 

  广州日报:在您心目中什么样的建筑是好建筑?

 

  汉宝德:建筑说不明白,建筑是生活,也是个性,这和大家不可能都喜欢同一个东西一个道理。但在不同生活环境中,有很高的美学品味,才能过精神性的生活。“美感,从茶杯开始”,一只简单的杯子也可以使人陶醉于自己的精神生活中。美的素养越高,越容易陶醉在其中。多提高美感素养,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是我的“偏见”。

 

  近些年,年逾古稀的汉宝德著述演讲言必谈及艺术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新近出版的《建筑笔记》中,“艺术教育救国论”论据凿凿,可读性极强。虽然观点“另类”,但生活中的汉宝德尽显学者的谦逊、和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常常以这两句话结尾,“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是我的偏见”。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