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校园美育>
阅读文章

现场 | “走进《天工开物》,探寻科技之源”南昌工学院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开展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25-04-25 11:10:39

4月22日下午2:30,由南昌工学院主办,南昌工学院图书馆、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联合承办的《天工开物·绘本:刘双喜国家艺术基金美术创作资助项目作品展》开幕式,暨南昌工学院图书馆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南昌工学院图书馆一楼美术馆开幕。南昌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校长陶也青,南昌工学院校长助理李红浪,南昌工学院图书馆馆长俞蓉华,南昌工学院艺术与传媒设计学院副院长陶佩天等,以及南昌市文联原党组书记、主席、二级巡视员赵军,南昌市文联党组书记万晓东,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夏学兵,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燕,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上饶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熊敏鹤,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画系主任刘文辉,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江西省翻译协会副会长赖祎华,四川美院校友会会长、南昌大学美术系副教授李艳丹,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周纯义,南昌航空大学民航学院老师丁小伍,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双喜,江西森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柯森,江西红灯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斌,赞助单位江西新美快真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松等艺术社会各界代表,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生代表、南昌工学院艺术与传媒设计学院师生代表等参加开幕式。

参展嘉宾合影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一部伟大著作,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是中国古代对于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一部综合性科学技术文献,有“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之称。刘双喜教授用水墨设色的手法,分十八章节共115米《天工开物》主题长卷全部展出。

《天工开物·绘本》展览现场

南昌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校长陶也青以双重身份发表致辞,既作为江西师大校友见证同门成就,又以教育管理者阐释美育理念。他盛赞展览作品"堪称当代《清明上河图》",认为其既扎根传统文脉,又彰显时代审美,形成独特的艺术生命力。他还提到,南昌工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主办的《经典传承——历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回巡展》此前亦获国家艺术基金支持,这也充分彰显了学校对传统文化传承与美育创新实践的重视,为此学校图书馆也专门打造了一楼展厅,希望以此持续引进优质展览,致力构建沉浸式美育空间,共同促进美育交流。

作为本次展览艺术家,刘双喜教授在致辞中与大家分享了他历时数载的创作心路。其作品以水墨语言,让《天工开物》的插图走出附庸的从属地位,从而实现传统图像的活化。历经多年潜心钻研,一方面他持续地对著作本身进行精读,另一方面他在充分尊重原著插图的基础上,努力将农作物和农业生产技术、手工业技术的流程转换为更具艺术性的纯粹画面,将传统农事图谱升华为独立艺术表达。刘双喜特别向为本次展览付出努力的南昌工学院图书馆、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以及各界同仁师友们表达了诚挚谢意。

刘双喜先生擅长中国人物画,近几年又在山水画和没骨花鸟画上有所探索,是江西省美术界里中青年画家中的佼佼者。他的画既承古人之韵,又有今人之潮,更带个人之风。造型准确,构图巧美,用笔细腻,着色讲究,大俗大雅,赏心悦目。用115幅绘画作品,诠释了《天工开物》,生动再现了书中的人物、工具和场景,画面连贯,气势宏大,引人入胜。54种场景,1600多个人物和上百种工具,把画家对《天工开物》的理解表现得淋漓尽致,又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刘双喜教授陪同陶也青校长观展

自《天工开物》问世以来,中外都有许多不同版本的插图,多半是图解和图示,由单人或两三人构成的小景图,画面简单,场景枯燥;而刘双喜先生用画笔表现出来的是由众多人物构成的生产场景和环境,气势壮观,场景丰富,画面震撼,使观者能够身临其境而又不能自拔,这也正是“天工开物·绘本”的要义所在。

策展人柏洪与刘双喜教授合影

通过本次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从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出发,一本书就是一个展览,就是一个美术馆、一个博物馆。我们从一个人、一本书、一个时代、一种精神四个维度去解读了《天工开物》的工匠精神、科技文化和艺术魅力。鼓励更多的居民、师生们走进图书馆,共读天工文明,了解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国科技文化的魅力与智慧!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