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校园美育>
阅读文章

中国学生被指创新力不足 评论吁培养批判性思维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2-12-01 17:30:04

中国学生被指创新力不足 评论吁培养批判性思维

2012年11月06日 16:41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不必避讳中国学生创新能力不足

  近日发布的《2012中国SAT年度报告》显示,参加美国高校入学考试SAT的中国高中生中,只有不到7%的人成绩达到1800分“及格线”,达到美国优质大学普遍要求的2000分以上成绩的只占2%。SAT考试由美国大学委员会主办,其成绩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名校学习及奖学金的重要参考。此消息一经发布,即刻引起社会一片惊讶声。

  有专家分析称,中国高考的阅读题主要指向逻辑性思维,一切判断都要依据文本;美国SAT的阅读题有六部分: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自我校准,这些都明显指向批判性思维,说明中国教育的批判性思维不足。SAT培训专家、杜克教育负责人吴雨浓表示,SAT强调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有这些能力的学生才能考高分。由于长期的国内二元化思维教育,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辨能力,以及批判性的独立思考能力,出现这样的成绩就不足为怪了。

  对于分数以及及格率,在我看来,不必太在意,不必对“普通”的美国高考成绩单做过度的探究阐释,更不必为“样本”的典型性以及考生的身份(高一或者高二)找各种借口强行辩解,但对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却不能回避。必须正视事实,反思结果,而不是听之任之放跑了问题。洞察“成绩单”背后的奥秘,远比计较数字更有意义。

  必须承认,中美教育体制存在巨大差异。由于文化背景、国情的不同,我国基础教育侧重点必然和美国不同。应该说,中美教育体制各有其优劣,我们不能以己之短比人之长。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制度偏重于应试教育,忽视了对个人能力的培养,但其中也有很多闪光点。为此,我们无须用这样一个报告结果来吓唬自己,妄自菲薄。

  然而,我们不必避讳我国学生创新能力不足——这个一直以来中国教育的弊端,早就被专家和社会所诟病,这次更是明确了这个问题。以大学教育而言,每年毕业这么多大学生,却出不了多少有创新能力的“乔布斯”式人才。技术创新能力较弱,而模仿跟风能力很强,这制约了中国生产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地位的提升,使很多中国企业只能赚取廉价的加工费。缺乏创新意识,天赋的想象力难以充分释放,已影响到了中国的竞争力。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激起了国人对文学的极大热情。其实,莫言的正规教育是不完整的,也就是因为他并没有受过刻板化的正统教育,才能写出“天马行空”的乡间“魔幻”文学。可以说,“钱学森之问”始终是悬在中国教育者头上的一柄利剑!

  随着文化时代的来临,创新能力显得愈发重要。培育有创造性而非中规中矩的学生,需要有社会合力推动下的大教育观的普及,需要改变既有的教育观念和思维。当然,在此并不是说美国的教育就一定是最好的,它只是我们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参照系而已。教育不能脱离人的个性和生命,是多元化的,不能拘泥于某一具体模式而使其僵化。既不能关起门来办教育,也不能以美国教育马首是瞻,而应门户洞开、八面来风。既要植根中华文化传统,传承中国优秀的教育思想,诸如,因材施教,把教育融入人的生命意识等;也要放眼世界融入国际教育主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应该看到,该报告可以警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加速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让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范玉刚)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