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舞蹈佳作>
阅读文章

论视唱练耳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0-08-13 16:37:05

论视唱练耳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史其威

摘要:视唱练耳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弹、唱、读、听、写等一系列的课堂活动,组织并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鉴赏力和表现力,并训练其积极地将这些能力运用到创作与表演实践中去。本人通过对一些舞蹈学生的接触,了解到目前有很大一部分舞蹈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很差,对视唱练耳的系统训练几乎为零。本文从视唱练耳教学的目的及内涵,以及目前舞蹈专业学生视唱练耳的现状。来谈谈视唱练耳与舞蹈教学的有机结合,以及视唱练耳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呼吁加强舞蹈专业学生视唱练耳课的训练。

关键词:视唱练耳  感知  鉴赏  表现  舞蹈   

音乐以它的音响魅力,唤起人没对音乐的各种感受,并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人们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视唱练耳是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作为表达完美音乐的基础,是提高音乐整体素养的必要条件。而舞蹈是人们通过肢体动作,按照一定的音乐律动,音乐情景与思想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连续性的运动。它的特点是通过肢体的动作去表现某种思想和感情的。

一、 视唱练耳课的内涵

  视唱练耳课的主要内容概括说就是通过弹、唱、读、听、写组织并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培养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鉴赏力和表现力,并训练其积极地将听觉及所获得的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运用到创作与表演实践中去。但是怎样较系统的讲授与练习让学生达到此目的,获得对音乐素质,音乐修养的提高是这门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 视唱的训练

通过视唱的练习让学生获得正确的音准和节奏,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培养学生对音乐敏锐的感受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在视唱的过程中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视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感觉、音乐修养、音乐素质最直接的手段。为了加强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觉与音乐表现,教师对音乐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解释是非常重要的,带领学生把视唱曲目的技术要求搞清楚。包括音高范围、节奏特点、强弱、调式、调性、音乐风格、乐句划分、呼吸、结构等。然后对视唱进行整体的音乐处理,要求学生用轻声、优美、包含、融合的感觉进行视唱。在中低音区,可以让学生像说话一样柔声轻唱;高音区则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声乐知识,结合声乐中的头声,将声音尽量的竖起来一些,运用气息加以支撑,以获得准确平稳的声音。另外,加强学生对乐曲乐句的划分以及对音乐的“语气”及强弱的处理,让学生在平稳中“激情”地歌唱,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表现能力。

2. 加强节奏感的培养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及灵魂,是构成音乐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对音符时值把握上,要挖掘学生的节奏本能,在内心建立强烈的动感意识,并体现出节奏的韵律。在训练中可以尽量早地进行一些多声部节奏训练,通过拍手、拍腿、跺脚等一系列的身体动作打出不同的节奏。让舞蹈“意识”走进视唱练耳课堂,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在节奏中体会音乐的律动。

3. 通过内心听觉感受音乐

我们知道,不论是演唱、演奏还是舞蹈都离不开内心听觉。完整的内心听觉应该体现对音乐的音高、节奏、乐句、旋律风格、结构等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及想象力。对舞蹈来说,舞者首先要对将要表演的舞蹈及舞蹈音乐进行整体的构思。如风格、情绪、地域、形象等,用内心所想象构造的声音画面去引导自己的舞蹈,通过肢体动作语言来充分表达准确的音乐思想。而内心听觉则是必须通过严格的视唱练耳训练所得到。教师还可以通过欣赏一些名曲,让学生来进行听觉分析。让学生了解作曲家创作的背景,分析音乐的调式调性,色彩风格,音乐表现等,来深刻的理解音乐。

二、 舞蹈专业学生视唱练耳现状

目前舞蹈专业的学生视唱练耳水平普遍比较低下,对音高反应迟钝,对音乐表达的思想扑捉模糊。有些同学对音乐风格,音乐形象一无所知,对节奏的记忆,律动感的表现也不到位。本人曾接触过高师舞蹈专业的视唱练耳课,学生的水平低下让我吃惊,全班90%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视唱练耳,有的甚至没有听说过七个基本音级的音名和唱名,完全没有音高概念。分析其原因:

1、近年来某些省份招生导向不够正确,在全国的部分省份招考舞蹈专业学生时不考乐理,视唱练耳,这就导致很大一部分舞蹈专业的学生不接触视唱练耳的学习,造成本门课程的空白,从而造成舞蹈专业的学生音乐素质的低下,阻碍了舞蹈水平的发挥。

2、在舞蹈学生中存在一大部分同学对视唱练耳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跳舞只要有节奏就行,所以对视唱练耳的学习不够重视,以至于从舞蹈角度来理解音乐,体会音乐,表现音乐一直处于一种比较低下的水平。

3、亟待解决目前的状况,加强舞蹈专业学生视唱练耳课的教学,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音准,节奏。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体会音乐、逐渐达到表现音乐。使舞蹈与音乐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舞蹈中尽情享受音乐。

三、视唱练耳与舞蹈教学的有机结合

舞蹈与音乐是不可分割的两门艺术,他们几乎是共生共存,只是分工各不相同。通过视唱练耳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音乐在舞蹈训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的节奏、速度、旋律等对舞蹈本身有着不同风格因素的限制。

1、在舞蹈初级班,要求同学们掌握基本节拍,常规节奏。可以先从四分、八分、二分音符的简单音乐开始,让学生听音乐做各种动作的即兴表演,在基本的舞蹈训练中,让学生体会站立、踢腿等基本舞蹈动作,都应在音乐中去完成,在音乐中学习舞蹈,在舞蹈中体会音乐。引导学生理解音乐舞蹈是不可分开的,体会音乐在舞蹈中的重要性。要想学好舞蹈就应该加强音乐的学习以及与其他艺术形成配合。因此学习舞蹈也是体会、理解音乐的好机会。那么,在舞蹈初级班的基础训练中,可以运用钢琴音乐,也可以用录音。所用音乐主要强调节奏鲜明、曲调优美、简单、流畅。让学生感受到舞蹈动作能够随着音乐去完成,从而调动他们的听觉、视觉的功能,达到提高音乐素质的作用。

2、加强音乐基础课的学习,增强学习音乐的自信心。音乐是听觉艺术,它的表现是有不确定性的,不像舞蹈艺术那样一目了然。所以有些学习舞蹈的学生总是认为音乐就是听听而已,不需要太多的投入,这是极端错误的认识。舞蹈的任何动作都要在音乐中进行,借助音乐表达舞者的内心情感。这样就要求,按照舞蹈训练设立有关音乐基础课程,使舞蹈学生逐渐能够理解音乐、欣赏音乐、体会音乐 、表现音乐。

3、到了较高阶段,提高舞蹈学生的音乐素质是关键。让学生听懂舞蹈音乐,加强欣赏课的教学,包括舞蹈欣赏与音乐欣赏是非常重要的,使音乐为舞蹈教学服务。舞蹈训练中经常采用2/4 3/4  4/4拍子,音乐句子是方正的四小节为一句。音乐也有预备、开始和结束。预备、开始是音乐的引子与主题,使舞蹈者进入规定的音乐情景中去。音乐结束,使学生能够善始善终完成好每一个舞蹈动作,从听觉、视觉中使舞蹈者体会到音乐与舞蹈动作的协调统一。

4、当学生的音乐基础,音乐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后,要不断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学会分析更高层次上的音乐,学会音乐与舞蹈的相互配合,使学生能自觉加强音乐与舞蹈的感情处理,培养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出来。舞蹈课程中音乐与舞蹈的相互结合,正是对学生这种想象力的培养与实践。音乐可以通过严密的逻辑、丰富的织体、曲式及感人的旋律来深化人的思想和感情,舞蹈可以把音乐化为可见的动作形象,通过形体动作、表情等手段表现出来。

总之,加强舞蹈专业学生的视唱练耳及音乐基础课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渐达到能够欣赏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使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能力逐步提高。能够有乐感的舞蹈,耳朵里听到的不单单是节奏,而是丰富的音响织体。音乐基本素质的提高与舞蹈的训练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两个方面,只有把他们紧密结合,互相促进,才能全面提高舞蹈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书目:

《视唱练耳简明教程》孙虹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乐理与视唱练耳》  陈雅先编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8

《基本乐科教程·练耳卷》孙从音 范建明主编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710

《基本乐科教程·视唱卷》孙从音 俞平主编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710

《视唱练耳》  许敬行 孙虹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5

《单声部视唱教程》 上海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室编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97

《初级视唱教程》  王淦贤编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舞蹈》            2002年第2

《中国音乐教育》    2001年第2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