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文学佳作>
阅读文章

五排风景区 - 解说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21-11-05 10:30:06

五排景区

述:

五排景区位于东宁市西南方向,距离东宁镇约50公里。属于东宁市道河镇小地营村五排自然屯,景区以历史景观、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相互呼应呈现出特有的景区特色。其中五排山城景区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排山城址为核心展示了汉魏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沃沮人文明遗迹,红色密营景区以黑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排屯东南抗联密营遗址为核心展示了抗联战士那段烽火岁月,五排屯民居与绥芬河水浑然一体,造就了宛如世外桃源班的盛景

绥芬河水似一盘巨龙在这里画了一个阴阳鱼太极八卦图,无形中使这里充满了神秘色彩,也注定了这里一定是个有故事的地方。纵横两千多年,这里是修心养性的世外桃源吗?是刀戈相争的兵家重地呢吗?还是龙盘虎卧的龙兴之地呢?咱们还是走进去看看吧。

五排山城遗址景区

概述:

五排山城城垣修筑在海拔 418 至 610 米之间较为突出的山脊断崖或石壁、 陡坡之上,墙材料土石混筑墙体、石块垒筑墙体、做为防御功能的城垣墙体,最大程度地利用了陡峭险峻的自然山势。绥芬河水绕城池山脚而过,在城下东向形成一道天然屏障。现存墙垣未全部封闭,故山城平面大体 “C”形可连贯的城垣总长度约 1560 米。 连贯城垣基本走向:以海拔 600 米山峰高点为基准,城垣可分为两段,基准点以北 480 米 的北段城垣,基本成东西走向;基准点以南 1080 米的南段城垣,基本成东南——西北走向。

五排吊桥:

经过一段7公里长的水泥路下到沟底来到河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吊桥。吊桥长度110米,这是夏季进入五排山城的唯一途径,有这个“110”在这里把守着,更使这座山城增加了浓浓的神秘色彩。

文保石碑:

过了桥往左拐沿着老乡种地走车的小路前行不远就进入了前五排,再往南一拐就能看到右前方有一座高高的山峰,山城遗址就在这座山上。

沿小路走过一片农田,再穿过一小片树林和农田就到了山脚下,在密林间有一座石碑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2006年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碑文简介了山城的历史,这里海拔约100米,距吊桥约2500米。

险峻易守难攻的地势,再加上这里是进入吉林省的水路要喉,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也是抗日联军的重要活动地。早期,在山上曾发现过多支枪械,也证明了这一点。

第一平台:

在石碑左侧有一条隐约可辨林间小径,这就是上山的路。很多路段一面是断壁,一面是悬崖。登山之路多在40度坡以上,最陡处达60多度,攀登非常艰难,地势十分险峻,后续路段基本上是靠手拽着树往上爬行。从石碑走1000米左右,在海拔330米处有一小平台可稍作休息,在这里能看到山城和山脚下的绥芬河水,当年的绥芬河水位很高,这片耕地都淹没在河水下面,挹娄人就是延此河水而上来侵扰沃沮人的,为此沃沮人修筑了城墙以抗侵扰。

千年石阶

再往前走400米就能发现三段不连贯的石阶,明显有人工修筑的痕迹。这是先民们上下山的四条路径之一,伴着旁边潺潺溪流,踏在两千多年前先民们曾走过的台阶上,我已追不上离我现行的思绪了。

在攀爬中还能看到一些留存不多的千年古树,他们好似前哨的士兵在警觉地注视着我们的到来。再往前走200米,在海拔415米处是第二个休息小平台。

南城门:

从第二平台再往东南方向走一段400米左右平缓的小路,历经两个小时2公里的艰难攀登,终于到达了城垣南城墙东段的南城门。

远远望去,城墙上的小树在欢快的向我们招手,古树在静静的审视着我们,老城墙仿佛在说,我已睡得太久了,先别打扰我。这里海拔453米,城门宽5米,两侧墙体用乱石砌成,高为1.8米,纵深4米。从城门出去是一条下山的坡路,当年沃沮人就是从这里下山耕种狩猎扑鱼的。站在城门口往山下望去,现在跑拖拉机的这片农田当年跑的可是船,远处山根下的绥芬河水在诉说着历史的远去,城门口的两颗直径30厘米的松树记录着已有多少年没人走过这座城门了。

现在的五排山城遗址,是秦汉时期沃沮人为了防御挹娄人的侵扰所修筑当时的挹娄人擅划船、惯抢劫,夏天经常沿河而上来抢劫沃沮人的女人和财物。

这座两千多年的古城,充满了神秘、长满了故事,相传在这里曾发生过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当年有这么一对沃沮恋人,结婚不到十天,新娘就被挹娄人抢走了,挹娄族长看着这个女子长的漂亮,就霸占为妻,转年生下一男孩,族长很是喜爱。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这男孩不是挹娄族长的骨脉,为了母子活命,她一直默守着这个秘密。族长教男孩习水划船射箭,转眼过去了18年,男孩练就了一身绝好本领,同时也收获了一位女孩的芳心,两人一起捕猎嬉戏,马上就要谈婚论嫁了。男孩的母亲由于多年的思乡忧郁,终于病倒了,临逝前偷偷告诉了男孩的身世。母亲告诉男孩,你的父亲是沃沮人,沿河而上就能找到我们的家,我们的家住在高高的山上,没能详细交代清楚,可怜的母亲就咽气了。

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当男孩准备了一条小船准备偷偷沿河西上去寻找自己的父亲自己的家乡的时候,女孩毅然决然的要和他一同前往。一路经历了千辛万苦,登过了十几个沿河的高山,始终没能找到自己的家。当行到接近现在的洞庭村是,发现自己为孝敬父亲而带来的两个桃子因时间太久已经放不住了。两人没舍得吃,决定把两颗桃子放在岸边供奉山神和土地。当地的山神土地受两个孩孝心的感动,就把两颗桃子化做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洞庭村的“双桃山”了。

继续前行到现在的洞庭村南往西一拐处时,女孩由于劳累而病倒了。于是,他们就在河的北岸打了个窝棚住了下来准备休整一下再往上游走。男孩白天就到对面的高山上寻找母亲描述中的家乡,夜晚就陪在女孩身边。有一天夜里,女孩突然发起了高烧,男孩想起在对岸水边有一种芦苇的根可以熬水喝发汗退烧,他不听女孩的劝阻在这个夜黑风高的晚上过了河,在返回的途中,不慎落水。女孩再也没能等来自己的心上人,她白天在附近寻找心上人的身影,夜晚就头朝水边而卧,时刻希望能听到心上人的声音。在这异国他乡,女孩即放不下心上人,又思念自己的家乡父母,可她一个人没有能力回去了。女孩最幸福的就是在睡梦里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才能见到自己的心上人。就这样不知过去了多少年,姑娘因思念过度躺在水边故去了。爱情的忠贞再次感动了山神土地,于是就把姑娘和小伙变成了两座山峰,一座就是现在的“睡美人山”,另一座就是现在的“仁义砬子”。

姑娘头枕着绥芬河水,身形化作山脉,她高高额头、尖尖的的鼻梁、丰挺的胸脯,让你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位美女。她深邃的眼窝、长长的睫毛、微翘的嘴唇时刻在向我们诉说着她爱情的甜蜜和悲怆。

小伙高高地站在姑娘下游的对岸,化作一伟岸的山峰,远远地眺望着姑娘。小伙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不管是早些年放木排还是捕鱼的人在他脚下的水域从未出过事,他在守护自己爱人的同时也守护着一方百姓,后人把这座山峰起名为“仁义砬子”。

【睡美人山的传说】 

绥芬河水,

我的脚下流

白云几朵天上飘荡。

逆流西上,

翔。

我的家乡,

五排上。

父亲的召唤引我前

我要回到你的身旁。

 

绥芬河水,

在我的枕边流淌,

星星几颗天上闪亮。

顺流而下,

已成梦想。

我的家乡,

只在心上。

母亲的牵挂让我忧伤,

再也无法回你身旁。

.......!啊.......!

 

我身已化,

冷冷山岩。

冰冰河水,

已把我藏。

......!呜.......!

 

睡美人山,

我伴你身旁。

心上人啊,

你别忧伤。

五排山朗,

你伴我身旁。

心上人哪,

我不悲伤。

 

我已不愿漂泊流浪,(重复)

谁对谁错全都一样。

我要回到梦中家乡,

西安东宁天下安康。

 

旺妻松:

站在城门向东望去,30多米处有一颗两搂粗的大松树,人们称他为望妻松,谐音“旺妻”。据说,凡是和他合过影的美女家里都会人旺财旺。原因是这棵老松树就是当年结婚不到十天妻子就被挹娄人抢走了的新郎的化身,妻子被抢走后,他就天天站在城墙上落泪,时间长了哭瞎了双眼,他就向城墙外伸开双臂,时刻守望着妻子能够归来,最终化成了这颗老松树。因为他眼睛已看不见了,所以只要有美女站在他身边,并喊一声“我回来了!”,他就会保佑美女阖家幸福,人才两旺。

           今有鸳鸯踏古城,

           梁兄英台羡此行。

           两千年后始相会,

           老树山岩皆人形。

老龙头:

再往前走约200米就是城垣的最东端,也就相当于长城的老龙头了。这段路恐高的人就不要走了,因为两面是悬崖峭壁,我们必须开启四驱模式才能手脚并用地爬过去。往往美景在险峰,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我还是壮壮胆过去看看吧。

在这里你能看到因无给养而战死的将军,依然保持着战斗的姿态。累弯了腰的老松树向我们诉说着筑城的艰辛,没有土壤扎根在石缝中的老松树依然顽强地活着,这使我们想到在当年艰苦的环境中沃沮人靠什么活命啊!生命可敬!在城垣最东端的悬崖顶端,选个稳妥的落脚点站起身来,在这里你能体验到三千年的风从你身体里穿过的感觉。

四儿护母松:

回过头来从南城门一路上坡往西北方向走,沃沮人筑城守城的艰辛不由得爬上了我的额头。

扎根在城墙中的武士,伸开双臂在护佑着他的儿女爹娘,劳累和时间在他心里已没有了概念。

从城门往西北方向走240米海拔480米处有一处小平台,这里就是四儿护母松。当年在一次和挹娄人的战斗中中,挹娄人冲上了城池,他们专抢女人和财物。一个母亲领着四个儿子落荒逃跑,大的刚十来岁,眼看就要被挹娄人发现了,四个儿子急中生智围起来把母亲压在了身下。挹娄人撤走后,这位母亲发现为了救自己的四个儿子全被杀害了,她坐在四个儿子的尸体中间哭了很久,悲伤过后母亲就把四个儿子埋葬在了他们当时死的位置了。很多年以后,这里长出了四颗松树,沃沮人的孝道礼仪久久流传。

将军台:

在这里向西北望去,远远的看到在崖边有一块石头,好似一位将军坐在那里观望又像似在沉思。坐在崖边的将军,依然保持着运筹帷幄的姿态,不分四季的还在守护者他的疆土,不知两千年后我们这些异族的到来是否会打扰到他的沉思。

在这里可以稍作休息。再往前走150米,在两段断壁的缺失处有一段乱石垒成的石墙。

再走100多米,在海拔520米处有一块80平米左右的平台,这里就是将军台,在这里聚集了好几位大将军。站在点将台上的将军,即像是在伸开双臂欢迎我们的到来,又像是在指挥他的千军万马。

在这里你只要挥一下手臂,勇士们依然会和你一起振臂高呼。

将军树下和你的爱人合个影,体验一下不管多么苦的岁月唯有爱情是最甜蜜的。

山神庙:

再往东北走约450米,也就是整个城垣的最高点海拔648米处,在一颗老松树下,坐北朝南有一个跑山人供奉的山神庙。简单的五块石头靠在老松树旁搭起来,我们看这根本不能称作庙。但是,有了它在跑山人心中,上下就有了天地,左右就有了朋友,身后就有了靠山。不管什么时候,当你遇到困难下不了山、吃不上饭时,你面对小小的山神庙,扒开右侧附着苔藓的土层,一定会发现有一瓶老酒埋在那里,在关键时候一口老酒就能救你的命。为什么埋在右侧呢,因为面对看右侧为大,送给朋友的东西必须在上位。为什么只埋一瓶呢,它教人不贪不占。要埋酒的人发现有一瓶了也就不再埋了,需要酒喝的人也绝不能把酒全喝光了,必须给后来人留一部分。山里人自有山里人的规矩,山里人自有山里人的文明。一切川木林原皆有灵性,我们要尊重生命、敬畏自然。

美女松:

再往前走50米下一陡坎,在一个30平米平台突出的崖头上,有一颗扭着腰身的美女松,她的四周开满了芬芳的金达莱,一看就知道是位爱美的少女。看到婀娜的她,突然想到筑城守城的也一定少不了巾帼女儿朗。

北城门:

再走50米,下一必须四驱模式才能通过的陡坎后,再往东就全是土石混筑的城墙了,现存城墙高约3米,上宽约1.5米,下宽约5米。

沿着土石混筑的城墙往东再走250米海拔548米处,看到一块96年立的一块省文保单位铁牌,这就到城垣的北城门了。城门宽约4米,城门外北坡是一片缓坡,下去后应该是当年沃沮人的耕种之地。城门内稍往南一点下坡是一个山坳,山坳面朝南方,其中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很多穴居坑遗址,这就是沃沮人居住的地方。推断他们居住的也就是咱们东北所说的地窨子,这种半地下式的结构冬暖夏凉。

坐观八卦:

沿城墙再走300米就到了城垣的最北端了,站在此处脚下是百米悬崖。放眼望去,河水两个S弯处最近的距离只有150米,绥芬河水似一盘巨龙在这里把前五排和后五排画成了一个完整的阴阳鱼轴心,四周山脉组成了八卦,合起来正好是一个完整的太极八卦图。随着四季更迭,山川大地变化出青红黄白黑缤纷的颜色。随着历史的流转,万物都在相互渗透,好坏对错互相转化,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看到这里,大家一定明白了为什么沃沮人选择在此居住的原因了。

回程(国保碑):

下山的路径有两个选择,一是从此处往南偏东然后折北方向下山,回到我们来时路过的五排吊桥处。这条路可顺便看一下一线天,下到平处后还能看到另一处2008年省政府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另一条下山路线是回到北城门,沿着有穴居坑的山坳下去,这条路线能回到上山时的起点石碑处。

我相信,凡是到过此地的人都与山城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东宁博物馆的宋吉富馆长就多次在梦中梦到他曾是这个山城的一位将军。为此,他还作了一首诗呢。

               提酒问客五排山,

酒未斟满雪漫天。

谁与我峰回路转,

将军折戟已千年。

在此,特别致谢博物馆的宋馆长为我提供的资料和给我的启示。逝去的已不复存在,文物也只能诉说有限的历史。欢迎大家来东宁看看,试试我们的鞋还能否踏进古人的脚窝,我们的脚是否还能追上先人的身影,她在东宁已经等了你两千多年了! 

导览路线:

五排吊桥---文物国保石碑(南)---第一平台---千年石阶---南城门---旺妻松----老龙头---南城门---四儿护母松---将军台---山神庙---美女松---北城门---坐观八卦---回程(北国保石碑) 

五排屯民居景区

概述:

五排屯隶属于黑龙江省东宁道河镇小地营村1970年有小地营村民来此开荒,并逐渐形成五排居住点。1974 年正式组建五排村行政建制。2000年乡、镇合并时被并入小地营村,现为五排屯。当地人把五排景区分为“前五排”、“后五排”和“五排”,五排屯的位置称作五排。

五排吊桥:

建屯时没有这座吊桥,村民只能划船进入五排。此桥初建时只有3根钢丝绳,上铺几块木板。后经多次损毁多次修建,现在看到的桥约建于2015年。

“五排”名字的由来:

五排屯相传是在清末木邦放排人居住的工棚遗址上建设的,远远望去依然能嗅到伐木放棑人的艰辛与勇敢。现在很少能见到放木排了,这是一种原始的、通过河流运输的生产方式,主要有三个环节:编排、放排和拆排伐木工人把采伐到的原木每几十根捆扎成一个小木排顺河而下,每5-10公里左右会有一个编排站,在这里把小木排集编成一个几百根甚至上千根的大木排,整个大排形成一个凤尾状的结构。最前面是一个有三五根6-8米原木组成的小排,称作排头。第二节为10米以上的原条,排头与第二节之间用狗枣子或山花椒藤做软链接,在第二节的前部做一个支撑,上面担一个十几米长的原木,这就是舵把子,舵的前端固定在排头上,后端由人掌控以调整排头的角度来控制方向,木排越往后越宽大。

掌舵的称作“大招呼”,也就是舵手,他用舵杆子掌舵,其他人则分别在木排各个边沿用矫正方向根据排的大小少则三个人,多则十个人。放棑时,随着“大招呼”一声“放排了!”号子的响起,燃响一挂鞭炮,收了锚木排顺流而下。放棑时的气势蔚为壮观,也充满了危险,没有十足的胆量和经验是不敢登排的。放棑一个行程就是好几天,他们就吃住在木排上。

木排到站后该收排了,木排便逐渐向岸边靠拢。快到河边时,五六个人着一根大绳跳到岸上,大绳的一头拴在木排上,另一头是削了尖的木橛子。几个人拉着绳子,喊着号子使木排慢慢减速,停下来后大家便把木橛子滩上,然后放下锚,开始拆排。

“五排”就是清末放棑时从绥芬河上游往下数的第五个编排站,因这里弯多水急,是几个编排站中最危险最出名的一个。所以,五排的名字就流传下来了,“五排”因此而得名。

据相关考古调查,历史上的秦汉时期,这里居住,属沃沮人的活动区域汉魏时期有挹娄、勿吉的活动遗迹隋唐时期,这里属渤海国领地,发现有该时期的遗迹遗物宋、金、元、明时期这里是女真人的活动区域,并有遗迹遗物发现可见,有史以来这里就有人类活动。据调查,清末民初这里的山间谷地,零散居住一些种植大烟的人员,一些打猎、采摘山货的短期住户。由于这里是东宁通往吉林的水路要道,五排河边曾有人开设客栈。至上世纪 30 年代的日伪时期,日本人采取清山并屯的政策,这里的住户全部被迁出。1970年后,有小地营村民来此开荒,并逐渐形成五排居住点。1974 年正式组建五排村行政建制。2000年乡、镇合并时被并入小地营村,现为五排屯。

世外桃源:

过了第一道吊桥往右拐200米就是五排屯群山和环绕的绥芬河30几户的五排环抱在中间民居与绥芬河浑然一体,显得那么恬静,宛如一处世外桃源

说到桃源,还真有人要在这里建一处桃园呢。因这里海拔较低,四周群山挡住了寒气,河流又使得空气很湿润,年积温较高。每年秋天,东宁其他地方的树叶都落了,这里的树叶还可以摄影拍照呢。

五排屯里的文物管理员韩忠东是这个屯里的文化人,他自然知道洞庭村“睡美人山”和“双桃山”的故事。他就是看到双桃山后受这个传说的启发,突发奇想,要为两千年前的那位孝敬的沃沮男孩完成他未了的夙愿,一定要把桃子带到五排来孝敬老人。

老韩利用这里优越的自然条件,已经嫁接培育成功了一批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桃树。接的桃子直径有8-9厘米,咬一口汁多香甜,不管是口感还是外形,你都想象不到这是黑龙江出产的桃子。再过几年形成规模以后,你一定能在这里找到世外桃源的感觉。心随境转,到时候你还不得约上几个知己到这里来个桃园三结义呀!

六哥家的酒:

桃园三结义时一人必须干他三大碗老酒,你们想好喝什么酒了吗?依我看,那一定得喝我们五排屯姚老六的“六哥家的酒”。老韩家的对门就是六哥家,六哥本名姚运连,这酒和六哥一样可是都有国家发的正规的身份证的,你就尽管放心敞开量喝,绝对是地产绿色的纯粮和没有污染的泉水酿造,保管你喝多了只上心不上头。 

六哥是五排村村长,是个豪爽好客的人。他喜欢热闹,来五排游玩的人,在这里喝上几杯自家的酒,炖上一锅自产的纯绿色蔬菜和笨肉,定能找到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山里人的感觉。如果晚上不想回去了,住的问题六哥就全都给你办了。

后五排吊桥:

穿过五排屯沿河岸往前走1000米,还有一个吊桥,这就是后五排吊桥。以前的吊桥在当前位置的西面100多米处,初建于1975年,用3根钢丝绳南面锚固在突出的山岩上,上担几块木板,桥面很窄。后经多次损毁多次修建,年久失修有很多地方木板缺失,有恐高症的人是过不了河的。后来约在2015年,政府出资为村民修建了这两座吊桥。过了这个吊桥就是后五排了。后五排主要是种植耕地,这里曾经是一个青年点农场,现在也只有几个房框子了。再往前走,穿过一个高岗形成的小山口,前面豁然开朗,眼前是一片农田,远远望去农田后面有一片白桦林,夕阳西下之时分外妖娆。

老鹰窝:

继续走,河对岸都是几百米高的悬崖峭壁,石壁垂直、巍峨壮观,上面叫做“老鹰窝”的地方就是五排山城城墙的最北端。在五排屯建屯时就发现这窝老鹰住在这里,他居高临下俯视着前后五排。屯里人说,这是他们屯的保护神。也有人说,这是太上老君派来看护八卦阵的童子。还有人说,这是五排山城的一位将军的化身,在此看护着他的城池。一切众生皆平等,只是身躯这个壳子看着不同而已。人类只有做到与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世界才会真正和平。

一线天:

绕过一个高岗之后,我们又来到了河边。抬头望去在河对岸山上隐约有一条上山的小路,顺此小路上到山顶就是“一线天”了。从名字就能知道小路的险峻,在山下只能看到一线天一侧的石壁,只有上到山顶走不多远,你就只能在两山石之间形成的石缝里攀登了,一线天由此得名。

沿河转一圈就能回到青年点的房址处,最后再回到后五排吊桥处。

从东宁地区以往考古发现看,战国至两汉时期,这里较广泛地分布着考古学称为“团结文化”的遗址,目前学术界已提出:“团结文化”即为沃沮人的物质文化遗存。

在的五排屯所在地,农民在建房、耕作活动中曾多次发现石器与陶器其中,就有团结文化的典型代表性器物——陶豆的残片,可认定这里是一处属于团结文化时期的遗址,由此也可认定是一处沃沮人的居住址后来又为勿吉南进征战时利用。

 总之,这里是一处拥有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宝地。这里环境优美,气候温润,冬暖夏凉,河水就是个大空调。凡是来过的人都会有个想法,老了以后来这里修心养性,颐养天年。

导览路线:

五排吊桥---世外桃源---六哥家的酒---后五排吊桥---老鹰窝---一线天

五排屯东南抗联密营

概述:

五排屯东南抗联密营遗址位于五排屯东南1700米山谷中。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是中国共产党在吉东地区(原吉林省东部现黑龙江省牡丹江一带)创建和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是东北抗日联军主力部队之一。 他是由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周保中于1935年在吉东地区宁安县组建的,经历了绥宁反日同盟军、东北反日联合军和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发展阶段,其兵力曾达到3个师3000余人,活动于吉东、东满和松花江下游30余县的广大地区。

1933年1月5日,日军占领绥阳、绥芬河。1933年1月10日,日军攻占东宁县城(今三岔口),东宁沦陷。

1940年2月中旬,抗联第五军政治委员季青率队从穆棱到宁安活动一个时期,又转到东宁、汪清之间的片底子。

1940年秋冬,抗联五军副官和一军徐哲指挥的部队从宁安转移到东宁县老黑山的马鹿窑子和片底子,在这里开辟了后方基地。此后,徐哲派姜殿元带领十二人去宁安梨树沟背回了四十套棉衣到道河的五排,先建一所暂挡风雪的房舍,然后,在马鹿窑子休整的部队全部搬到了五排。由于崔连长叛变,部队又转移到老黑山镇奔楼头村下边的高丽窝。

1940年11月初,抗联第二路军第五军和第一路军二、三方面军260余人,在团长孙长祥、崔贤等率领下,突袭杨木桥子日伪据点取得全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五排屯,为东宁县道河镇小地营村第三生产队的远耕点,以方便开荒种地。村民在五排屯东南山谷中发现了这批房舍墙基。发现了几个破损的铁锅和铁桶,采集到一把枪刺。

第一道防御工事:

下了通往屯里的水泥路,进入山谷1170米处,就能看到左侧有一处悬崖,右侧山脚下有一条从山沟内流出来的小河,两山之间距离50米左右,这里有一个2米高2-3米宽的土石混筑的墙体,这就是密营的第一道防御工事。如果在悬崖上架一挺机枪,那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呀。每当路过这里,都会不由得抬头向悬崖上多看两眼,心里在想,当年的那位机枪手还在不在呢?

文保石碑:

再往前行趟过一条小河,距第一道防线门口330米,在小路的右边有一块石碑,这就是密营地的省文物保护单位碑。在这寂静的山林里,他就像一位老班长一样站在那里,向我们讲述着当年那段烽烟岁月。

五排屯东南抗联密营遗址由25个房址、10个掩体、一道石筑防御墙和战壕组成。遗址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50米,总占地面积约75000 平方米。房址依山而建。墙体为石筑和土石混筑。最大房址面积110平方米,最小面积7.5平方米。房址总面积约922平方米。五排东南抗联密营遗址是抗联第5军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下在东宁县绥芬河流域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的实证。

我们每次来,都会带上一瓶老酒,在这里敬一敬长眠在这里的英雄们。英雄们啊 !你们把生命留在了这里 ,你们把梦想留在了这里 。我们代表父老乡亲们来看看你们,你们在那边可好?在这荒山野岭间 ,风太硬,雪太凉 ,你们冷吗 ?敬上一碗老酒 ,喝一口,暖暖身子吧

抗联夫妻树:

在石碑对面40米的小河旁,有一棵三搂粗的连李树,两棵树一段长在一起一段有分开了,并且明显地能看出来是两个人抱在一起在亲吻,人们都管她叫夫妻树。

听老人讲,这是一对抗联小夫妻的化身,当年日军曾抓走过这里的一对外出化妆执行任务的年轻抗联小夫妻。小两口受尽了敌人的百般折磨,没向敌人交代一点抗联的情报信息。敌人拿他们没办法,最终在道河镇枪杀了两位年轻的英雄。临刑前两位凛然就义,面对敌人的枪口,两人互相拥抱着互相亲吻着泰然自若。据说,当时两个日本兵看到此景想起了自己的恋人,都是流着泪扣动的扳机。但是,狼改变不了自己的本性,由于嫉妒而生恨也为了示众,两个日本兵竟把死后两位英雄的头颅割了下来,并挂在了道河镇的牌楼门上。后来在这里就长出了这棵夫妻树,人们都说是那对英雄小夫妻回密营地找她的部队来了。

一号营房:

再前行100米,小路右侧山根下是一处密营中面积最大的营房遗址。此房址长22米宽5米,面积110平方米,一米来高的墙体由乱石砌成。营房靠山而建,房内下挖一米多深。当年房盖上面棚上厚厚的树枝野草,这就是我们东北的地窨子。这种结构一是为了隐蔽,二是为了冬季保暖。因为这里不敢生火,怕被敌人发现,当年的艰苦可想而知了。这种房址大小有25个,最大房址面积110平方米,最小面积7.5平方米。

练兵场:

在这个最大的营房前,是一处半圆形的平地。可以看得出来,这里明显有人工修筑的痕迹,西边一至两米的高台把一块约3000平方米的平地环绕其中,这就是一个练兵场。从营房数量和练兵场的大小看,这支抗联队伍有500人左右。练兵场上的树木,记录着八十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他们就像一个个战士在那里打着立正。回头望去,仿佛看到抗联将军徐哲姜殿元正站在高坎上观看着战士们的训练

突然传来操练的脚步声,

原来是一阵微风吹响。

英雄们不能有操练的号子,

也没有英姿,

更没有飒爽。

有的只是一身破棉袄,

一个个消瘦的雕塑般的脸庞。

小掩体:

在前行的小路两侧,每隔两三个营房前就有一个3-4平米的土坑,这就是战士们站岗放哨的掩体。这样的小掩体有十多个, 当年的抗联战士,为了让战友们在营房里能安稳的睡一会儿 ,就是在这里面一趴几个小时放哨站岗 冬天,曾有远东纵队越野车队的硬汉趴进掩体体验过,趴在里面没几分钟就受不了了。

厨房:

再往前走400米,在小路左侧下坎处的小河沟旁,有一个40平米左右的房址,此址门口对面五六米处是一个十几平米的小房遗址。小房就是炊事班的住处,这大房就是当年部队的厨房。

走进厨房,

左侧仿佛看到不满18岁的小兵摘菜的忙碌,

右侧还能听到战士切菜的叮当,

对着门口北面的锅台上,

老班长的厨锹下正飘出野菜的青香。

锅台烟囱依稀可辨,

真想扒开锅台内的泥土,

尝尝当年烤剩的干粮。

 

走进炊事班的寝室,

老爷们的汗臭味实在是不香。

突然传来几声女孩的嬉戏,

瞧!

原来是几个女兵在小河边洗菜弄湿了衣裳。

 

脚底一滑,

醒过神来,

哪有女兵!

哪有菜香!

只是几只小鸟在那里哀鸣,

还有游客在那里体验生活烧烤干粮。

都市的柏油路太硬,已踩不出足迹不知是我们现在漂亮的羽绒服没有当年抗联的破棉袄暖和呢 ,还是在蜜罐里长大的我们的身体比抗联战士们娇贵呢。我们冬天来体验生活时,都说真遭不了当年的罪。现在这里冬天最低气温也就是零下25度左右,八十年前这个地方的气温零下30度都算暖和的 。这的纬度比“上甘岭”还高6度呢,看到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中上甘岭的艰苦 ,就能想象到当年抗联的艰了。

指挥部:

踏着当年女兵洗菜时坐过的几块石头,跳过了小溪流。顺着山坡往上爬80米,会看到两个小掩体,再前行40米,在营地东侧的一个沟叉子内的北坡,有两个连在一起的房址,每个约60平方米,不熟悉的人根本发现不了这个地方。

部队为了防御需要,每个营房都间隔50米以上。唯独在这个隐蔽的地方,两房连在一起,说明此房有着特殊的用途和意义。这里有可能是抗联的指挥部,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周保中抗联第五军政治委员季青,有可能在这里坐阵指挥发号过示令。也可能是部队女兵住的地方,因为让女兵单独居住,这些大老爷们儿肯定不会放心的。 

是的,抗联里肯定也少不了女兵,为了新中国,为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有多少巾帼英雄葬身在了荒山野岭间。她们扔下儿女,撇下爹娘,和男人们一起出生入死。在这里,让我们向伟大的母亲们敬个礼。

转移之路:

我们回到主路上,继续沿着小路一路上坡往南行,这个营地往前还有约700米的长度,还有十多个大小不一的房址。当年,由于崔连长叛变,日军偷袭了这处密营。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和日军的殊死战斗,部队就是从这个方向边打边撤,转移到老黑山镇奔楼头村下边的高丽窝

我们也体验一下当年的场景,来个急行军吧。到这里来,给英雄们带的最好礼物就是国旗,他们最熟悉的礼物就是党旗。随着我们的急行军,血红的党旗、国旗飘起来了,发出沙沙的声音 。英雄们啊 !我知道你们来了 我知道这声音是你们在用那沧桑的脸、干裂的唇亲吻党旗的声音 我知道这声音是你们在用那长满老茧、因冻伤而开裂渗着血丝的手在抚摸国旗的声音

英雄们啊!我听见了 !我听见你们在说 ,能够摸一摸这未曾见面的国旗 ,死的值了!

夕阳已西下,血色洒在党旗和国旗上面,使两面旗帜更加鲜艳了。

导览路线:

第一道防御工事---文保石碑---抗联夫妻树---一号营房---练兵场---厨房---指挥部---转移之路

前往五排景区行车路线:

     路线一:如果您是开轿车或底盘比较低的两驱SUV,请选择此路径。东宁镇暖泉沟村太平沟村通沟村岭西村和平村道河镇地营村五道沟(进入)五排。全程约75公里,时间约90分钟,接近五道沟段约有6公里砂石路,其他全为水泥通乡路面。沿途路段树林茂密,虽然开轿车也能体验一把林中穿越的感觉,通沟至道河段弯路较多,需谨慎驾驶。

路线二:如果您开的是底盘较高的四驱SUV,请选择此路径。东宁镇(上331国道)新城子沟村大肚川镇丰顺屯闹枝沟村(下331国道)进入82线乡道五道沟(进入)五排。全程约50公里,时间约100分钟,此路线在欣赏东宁镇至闹枝沟段最美331美景的同时,在闹枝沟至五道沟段您还可以体验一下SUV轻度越野的感觉。

 路线三:如果您是越野车爱好者,请选择此路径,最好是底盘升高改装的硬派四驱越野车。东宁镇洞庭村三尖沟农机厂青年农场(遗址)52线乡道五道沟(进入)五排。此路线的洞庭至52线乡道12.5公里路段,需趟过4次浅水区小河,有约1公里的乱石路,还有约2公里的泥地,这2公里的路程既有交叉轴又有炮弹坑,在你进入五排抗联密营之前在这里必须给你的爱车做一次免费的伪装。

路线四:如果你是冬季去五排,除了上述三条路线以外,还有一条长满故事的路线,那就是走绥芬河冰面沿河而上。上冰地点可以是通沟东升水电站大坝西侧,也可以从洞庭村上冰面,非硬派越野车不建议走东升水电站。这条路线会让你体验到一些不同角度的沿途美景,在接近洞庭村时,在河的西侧会欣赏到令人浮想联翩的“双桃山”,出了洞庭村往西一拐你就会看到一座俊秀的“睡美人山”。

沿河再往上游走就到了道河镇的南端,大小绥芬河水在这里汇合,我们选择从南面流过来的大绥芬河而行。

再前行约3公里到小地营村,建议非硬派越野车在这里离开冰面到道河至五排的公路上行驶,后面这段冰面可是冰雪越野爱好者的疆场,喜欢的可不要错过了。

小地营沿河前行10公里就到红石砬子村了,在红石砬子村南隔河山上有一座五排山城的姊妹城,当地人称作“高丽窝”,从这里再沿河前行十几公里冰雪路程就到五排山城遗址了,夏季这段流程也是漂流的绝佳河段,两岸的悬崖峭壁定会给你留下难忘的印象。


上一篇:吴畏诗歌选登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