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文学佳作>
阅读文章

记录真实感触就是纯真的诗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2-09-11 10:40:21
南方日报:在你们看来,诗歌对于我们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王小妮:诗歌给我们带来的感觉可能仅仅是一瞬间的畅快,就像在天气特别热的时候你特别想喝的那杯冰水,一定够冰、够凉,在某一瞬间让你感到很舒服,这就是诗歌“唯一”的作用。

  周云蓬:现在中小学生的课本里面诗歌的成分很少,应该有更多的诗歌进入课堂,但不是所谓的“经典”,它们应该是有趣的。诗人应推广更多的审美教育。现在很多大学,学理工的不学文科,比如学建筑的不学文科,其实,即使你是盖楼房的人,没有一定的审美意识,人家住你盖的房子也不会舒服。

  一位小学老师用《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曲子来搭配《早发白帝城》教孩子们,我当时听着这首曲子就感觉李白在面前蹦蹦跳跳地采蘑菇。可以说,现在老师这个群体的整体审美水平跟他们的收入不高和人才流失有关,很多老师不能教育出懂审美的学生,如果能遇到像王小妮这样的老师,就太幸运了。南方日报:现在微博大行其道,它简短、碎片化的表达方式也大受欢迎,人们对诗歌的喜爱会不会也被这种方式所改变、替代?

  周云蓬:其实,已经有人在尝试了,比如伊沙开微博专栏推“新世纪诗典”,很多诗人都上微博将自己的诗贴出去,可能这也是好事情。因为上世纪80、90年代,只有参与了《诗刊》发起的“青春诗会”或者在主流媒体上发表了作品才能称作“诗人”。在网络时代,很多束缚都被解放了,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东西贴出来。

  当然,在网络上人们总习惯把事情变得有趣、幽默、滑稽,当所有人将自己一生中的“幽默”都表现在网络语言上时,也是很可怕的。在这个微博时代,当你的人生只有“段子”,严肃的诗就很难在网上推广了。其实,特别好的诗并不能马上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只有一些大众型的诗,比如我写的诗,相对而言没有过于接近诗的核心,当那些真正的好诗可以在网上流传的那个时代到来时,诗歌一定是大有前途的。

  王小妮:我有个学生,他曾经跟我说,“老师从来不说我的作文写得好,我从来都是个‘坏学生’。”但他在微博上注册了一个账号,开始写东西,就发现自己“原来也很能写”。其实,我认为年轻人只要把自己最有感触、最真实的感受记录下来,不一定都要“经典”,只需要自我表达就行了,这些表达可能更接近于纯真的、孩子似的诗本身,至于经典与否、流传与否、伟大与否、是不是诗,暂且不论,只要这一刻你高兴了,觉得顺畅了,就表达出来了。

  我在《上课记》里面有一段,一个农村孩子跟我说,“我中学的老师和她丈夫都喜欢诗歌,他们经常在宿舍楼里面大声朗诵,我在隔壁都能听见。”这个孩子受到他们的影响,一直特别喜欢诗歌。所以我希望你们多认识一些不太“一本正经”的老师,太“正经”的老师经常会让你们成为一个不“好玩”的人。如果高校老师都很个性化,那孩子们肯定也都更自由了,才不至于被僵化。

  周云蓬:看样子,未来我也有走进高校当教授的可能性哦!(笑)

  南方日报:我们现在应该读什么书,以什么样的心态去读书?

  王小妮:在这3年以来,我是不读虚构的,只读“非虚构”,我非常想知道这些年来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改变了什么,什么虚构都比不上今天的现实。我更多地想知道那些“曾经”,比如说我去年买了7本《夹边沟记事》,都送给人了,后来在一个有90多个大学生的班级里面,这本书被不断传递。这本书还给我的时候,封面和封底都掉了,被学生用胶带缠得很厚、很旧,但我很喜欢这本书,我要保留这本被这么多大学生翻得破烂不堪的一本书。

  其实,你们知道的和我知道的还远远不够,当我们开心地在微博上一笑而过时,不要忘记,那些沉重的历史一定要成为我们生活的力量。

  周云蓬:我读过王小妮写她父亲的书,其实,当我们将爸爸的历史很真实地回忆起来的时候,所有的时代特征都会通过他们的故事真实地呈现出来。我们现在缺少真正的“小历史”,这里面有人的缺点、关怀、“小爱”,如果大家想更深了解这些“小爱”,可以先回家访问自己的爸爸妈妈,去了解那个真实的小历史。

  南方日报记者 周豫

  实习生 郝帅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