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窗口>
阅读文章

【2024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马丹:完善美育体系,解决资源不均衡问题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24-03-06 08:17:38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称号的武汉市旅游学校教师马丹准备了三份建议。她表示,其中“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美育体系,发挥学校美育育人功能”和“关于进一步支持武汉建设中国长江博物馆”相辅相成。

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总体上看,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20231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确定了“以美育浸润学生,以美育浸润教师,以美育浸润学校”的三大任务。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在美育工作上发力。云南腾冲,第三中学的孩子们在书法社、国画社等九个社团中学习感兴趣的内容,在文体艺术周施展才华;上海浦东,泥城小学将美育和芦苇非遗项目相结合,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教育活动;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第一小学展览了学生们在寒假期间创作的精美挂饰及绘画;湖北武汉,江汉区红领巾学校在开学首日上演了“龙生九子”小短剧,同学们通过表演介绍了这一传说的由来及含义;安徽黄山,屯溪第三中学开展艺术学科教师素养与能力检测,提升教学与专业能力……

在马丹看来,中小学美育,是学校根据教育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活动,学校美育形态包括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根本目的和任务是传授美学知识,培养审美观念和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向美而行。

但她发现,现阶段校园美育还存在不足,包括:注重技能培养,忽略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师资队伍专业能力有差异,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障;区域差异明显,边疆地区优秀传统文化未得到有力彰显;美育课程缺乏实践环节;主要依据考试成绩来评价学习效果,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美育素养。因此,马丹认为,需要创新美育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具有审美素养和创造力的人才。

倡导美育资源数字化

记者:为什么会想到提出关于发挥学校美育育人功能的建议?在此之前,你有做过相关调研或者研究吗?

马丹:过去一年,我的工作稍微有点调整,除了在学校教学和带比赛,我还是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体卫艺站的正高级教师,参与了不少美育相关的大型活动和座谈。我发现,在一些市(区)级文体活动的开幕式表演中,老师们传授的更多是技能,而忽略了想象力的发挥。比如彩排时,有孩子蹦蹦跳跳就会突发灵感,对环节和动作有奇想,但我们都没有注意到这其实也是一种创造。

这个发现或许能启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注重技能培养的同时,可以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不同形式的想法,去诠释和表达艺术作品。并且不仅是艺术活动,课程建设也应该如此。

不得不提的是,目前,美育的师资队伍专业能力存在差异,不利于更好发展。在各类活动、座谈和几十所学校(普通中小学、职业院校)的下校工作中,我同许多艺术课、美育课老师,以及分管领导进行过沟通。在校园里面,美育师资的确存在很大缺口,优质的师资力量比较匮乏。

另外,结合2016年到2022年的援藏工作经历,我感受到美育教育的区域差异也比较明显。送教下乡的时候,我看到一些较为偏远的、靠近边境的学校,更加缺少优秀美育师资,甚至没有音体美老师。

记者:对于上述问题,你有何改善建议?

马丹:美育资源数字化是可以促进解决美育资源不充分不均衡问题的,比如共享精品课程,还要加强边远和乡村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慧教室,开展连线课堂和连线教研等。

例如,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美术教学资源可以呈现出声、影、光,实现动态与静态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音乐、舞蹈、戏剧等美育教育的资源都可以如此。这需要教育装备企业和机构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出版部门,根据国家美育课程标准,研发教学资源软件。

开发智慧美育平台,利用大数据对学生进行画像,强化个性定制,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成长方案,深化育人成效。这就要求着力提升美育教师数字化素养,开展行业背景、技术前瞻、实践应用等相关的培训,强化课题研究能力,调动教师主动投入美育资源平台的建设。

针对边疆民族地区,还可以编写具有民族特色的美育教材,注重介绍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民族特色艺术活动,组织民族音乐会、民族舞蹈比赛等,让学生深度参与民族文化实践。建立多元化的师资队伍,聘请来自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教师,邀请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家和手工艺人等,提供更丰富的教学体验。

34日中午,我和另一位人大代表、来自湖北省恩施州的某高中老师交谈时,夸她的服装很漂亮。她介绍,服饰是当地一所职业学校的师生团队设计的,融入了非遗艺术和民族文化,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美育的多元化教学和实践活动。

以博物馆等场馆为依托,沉浸式开展美育教育

记者:关于优化城区学校和边远、乡村地区学校的美育工作,二者在侧重点上是否有所不同?

马丹:边远和乡村地区学校的重点在于前面提到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满足美育资源数字化的需求,以及配备师资。城区学校这一块,希望能保障各种实践活动的参与,并以开设艺术课程、建立艺术社团、组织艺术(研学)活动等方式,将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记者:你有没有了解或关注到比较好的美育案例及经验?

马丹:在调研中,我发现武汉的一所小学做得特别好,他们融合红色文旅项目,和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合作,充分利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的场景,编排了《孩子剧团带你回到1938》的沉浸实景剧。将社会资源用作实践教学基地,是满足学校美育实践教学的好办法,而且这种形式能让教育成果更生动地深入孩子们内心。

这也启发了我的另一项建议——“关于进一步支持武汉建设中国长江博物馆”可以和美育相辅相成。博物馆提供了一个能真正触摸历史、感受文化的场所,其展览、讲解互动等服务可促进课程设计与教学场景改造融合发展,为沉浸式开展美育教育、全方位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助力。

记者:博物馆建设和美育教育如何协同?

马丹:美育浸润行动,不是孤立单向的活动,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武汉建设中国长江博物馆具备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博物馆落成,便是收藏、研究、传承荆楚文化和长江文化的重要基地,需要长江流域其他兄弟省份及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集团等协助征集、调配具有影响力的文物藏品。学生们走进长江博物馆之后,不仅了解历史,还能培养审美能力。

以此延展,按照国家对美育教育设备配备、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各学校应积极与美术馆、展览厅、音乐厅、剧场等美育场馆建立合作关系,后者的场地、器材、工具等,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美育育人成果评价体系应多样化

记者:你在建议中还提到美育教育的评价体系不够多元,《通知》也指出,要将“美育评价机制优化行动”作为工作举措,对此,你有何见地?

马丹:当前的美育课程评价体系较为简单,主要依据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美育素养。希望能有更多的方式,比如借助学生在展演、社团活动、博物馆讲解等实践中的参与和表现给予多元化评价。

记者:作为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的一线教师,你认为职业院校的美育工作是否也需要特色化?

马丹:是,职校学生更加需要美的涵养。美育特色可以和专业课程相结合。比如,礼仪课上的微笑教学,老师除了让学生咬着筷子练习、知道露几颗牙,还要让孩子们懂得,笑容应该自然美丽,表达出内心对人的真诚、友善和阳光。又比如焊接专业的学生,要让他们明白不仅要做得好,还要做得更加精细。传递对文化的理解,对艺术的感知和呈现,这些都是美育的过程和功能。

记者:2024年是你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参加全国两会的第二年,在过去一年的履职过程中,你还发现哪些值得进一步关注的现象或问题?

马丹:一是养老方面的医养结合问题,二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三是统一中职阶段教育专业目录和打通中职学生升学渠道。第三点是我在去年两会上提过的建议。去年我参加了职业院校优秀教师代表全国巡回宣讲活动,获取了更多信息,很多老师都提到中职生升高职高专院校的通道不畅。我想通过更多调研补充数据作为支撑,让建议切口小一点,更好地完善内容,细化后明年全国两会再提出来。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