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窗口>
阅读文章

第四届全国美育大会关注点之八:树大美育观 以美育立德树人 以素养滋养人心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9-10-12 10:21:25

    著名教育学家凯洛夫说过:“大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施行“全人教育”办学主张,以校本课程开发为载体,以艺术教育为龙头,树立大美育观,实施课堂美育、活动美育、环境美育,将审美教育、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以美陶情,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艺促美。在实践中形成环境布置体现美,学科教学渗透美,课外活动感受美,亲身实践创造美,行为习惯检验美的运行机制;营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校园,塑造智慧型的教师,培养个性化学生,建设美育特色化的学校。

麦穗园学生作品

梦想秀舞台

共享书屋

一、以美启智,在审美化教学中滋养学生智慧

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也是实施美育的主渠道。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的教师们注重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元素,实施审美化教学。做到教学环节愉悦化,教学手段艺术化,课堂效果最优化,学生发展个性化。实施教学“一、二、三、四、五”工程,即:强调一个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加强

研学课程——探访西街

两个提升(学生特长提升、学校特色提升);注重三个体现(教学手段的信息化、教学结构的审美化、教学过程的情感化);强化四个培养(自主探索、自主表现、自主提高、自主创造);做到五个转变(教的过程变成体验过程,体验过程变成审美过程,审美过程变成创新过程,创新过程变成师生智慧提升过程,师生智慧提升过程变成学校特色文化形成过程)。开展以“全人教育”为主题的课题研究,总结出“立美导学、立美创新”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品行得到健康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个性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以美辅德,在“体验式”德育活动和环境中培养学生美德

我校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作为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式”德育活动。同时,利用环境熏陶的影响作用,在自我体验和感悟中培养学生美德。学校依托省级课题责任心教育的研究,探索出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的责任教育模式,积极培育“责任小公民”。一是突出“金星少年”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启动自主管理方案,通过十佳队员责任岗检查考核、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学会负责我能行”自我管理、“责任之星”“星级班级”评比等一系列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每年开展责任教育生活技能大赛,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二是落实责任行为。长年开展爱心义卖、生活技能大赛、为社区困难家庭送温暖、关爱空巢老人等校内外实践活动;组织师生志愿者们与开智学校对接,利用周末为开智的孩子们传授绘画技艺,举办画展;走进敬老院,为老人们献上自编自演的节目;走进居民区,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宣传公益环保。“责任之花”扎根德育深厚的土壤之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课题《小学生责任心培养的七年实践与探索》荣2017 年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社区送春联

三是启动“小手护古城”特色项目——从守护环境到守护文化,号召学生身体力行参与古城美好家园的共建活动。通过有组织和个体分散活动相结合,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173月,我校的中美“千校携手”项目活动之——“小手护古城”正式启动,参与到由泉州市委文明办、市古城办、鲤城区文明委联合发起,鲤城区委文明办、区执法局、区文体新局、团区委等单位共同承办、协办的“守护古城·共创文明”志愿服务活动之中。每天都会有环保

古城小导游

小分队,沿着新老校区周边的历史名街老巷边拾捡垃圾参与环境整治,边了解古城的文化,用向上向善的行动扮美千年古城。同时,积极响应区委文明办发出《共享单车 共创文明》的号召,组织“小手护古城”志愿者们行动起来,用单车骑行文明提示语呼吁市民文明使用共享单车,为美丽古城尽一份力。在本校培养一批“古城小导游”,义务为旅客介绍古城景点。并结合泉州古城的廉政文化,探索廉洁路线,开展参观廉政文化线路的研学活动和解说培训,《中国纪检监察报》特别报道。我校吴芷曦同学在由中国文明网、中国未成年人网联合开展的“中国文明旅游魅力线路展播评选及第四届中华小导游优秀评选活动中,获“优秀中华小导游”称号,伍诗铃同学荣获“古城小导游 文明礼仪小标兵”大赛一等奖。

三、以美健体,在“融合式”体育活动中强健身心

体育和美育是社会文化教育中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我校坚持将体育与美育融合,以教育科研为牵动,以大课间活动为依托,走出了自己的体育发展之路。体育教师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遵循“开发丰富资源、激发体育兴趣、促进自主锻炼、提高健康水平”的宗旨,开发了健美操、啦啦操、室内操、跳绳、篮球、毽子等校本课程,培养学生树立终身运动的体育观,让学生在身体、智力、技能、精神、灵魂、创造力等方面得到充分而和谐的发展,促进学生美的素养的提升。积极响应国家“足球进校园”的号召,广泛开展足球文化建设,每年开展“通政杯”校园足球联赛,组建学校足球梯队对外参加交流和比赛,并将阳光体育活动和足球训练巧妙结合起来,坚持足球进课堂,每周足球联赛,通过足球操、足球百米画卷、足球征文比赛、足球黑板报评比等不同的活动形式,提高足球人口普及,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我校还是泉州市乒乓球传统项目校,乒乓球校队在省、市乒乓球联赛、锦标赛中取得了团队和个人的良好成绩。连续举办3“通政杯”足球联赛,19“通政杯”乒乓球联赛,并从中发现好苗子进行梯队培养。

校本韵律操

四、以艺促美,在“参与式”艺术课程中陶冶学生情操

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全人教育”的办学主张,注重学生的特长发展和个性培养,有效整合学校资源,实施“1+n”(“1”指拓展、优化的国家课程;“n”即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课程体系的架构和研发,以丰富完善的课程为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架设跑道,真正实现优质特色发展的美丽景象。着力抓好“建起来、活起来、亮起来”三个关键环节,形成“道德实践活动、科技实践活动、技能培训活动、生活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四大类52个系列化、特色化、品牌化的课程。利用每周三下午少年宫活动时间,让学生们“选课走班”,努力建设由课程教学制度、课程体系、课程资源库、课程管理平台等一系列元素组成的课程架构,让素养型课程适应学生身心特点、爱好特长,提供学生多样选择的可能,满足学生差异性需要。学校还开展体验类、探究类、实践类、服务类等社团活动、社区服务,让学生从学习者向组织者、活动者、探究者、实践者转变,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生幸福感,促进知识、能力转化为素养,并促进素养的进阶、提升。在课程设置上,既保留提升了学校原有兴趣小组的传统项目,又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增加活动内容,除普遍设立的合唱、舞蹈、书法、绘画、手工、围棋、球类、演讲与口才等项目外,还开设了乒乓球、小记者、交响乐、梨园戏、木偶等特色项目,学校少年宫项目逐渐增多,规模和气势逐渐壮大。20169月,我校入选中美“千校携手”项目校之一,我们将以中美“千校携手”项目为平台,立足环境保护的新载体,深化合作交流,积极开展师生交流、课程科研合作、学生社团共建等活动,为全球的环境与自然保护做出积极的探索和贡献。以高雅文化艺术教育和闽南文化传承为重点的少年宫课程,也成为通政少年宫的美育品牌。

全人教育美育课程——花灯制作

全人教育美育课程——舞蹈

全人教育美育课程——中国鼓

五、以美怡情,在“一校一品”彰显特色中实现满园芳

1.传播高雅文化,着力打造通政·海峡少儿交响乐团。

我校加大艺术教育投入,于2012年成立泉州市首个少儿交响乐团——通政·海峡少儿交响乐团。乐团曾获福建省第五届、第六届艺术节器乐展演一等奖,全国第五届、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三等奖;参加闽台电视少儿春晚;参加福建省教育厅2018“有福之春”新年音乐会;参加青春闪耀海丝的古城快闪活动,国庆快闪表演;乐团入选福建省中小学学生乐团培养建设项目“示范性高水平”乐团,这是泉州市小学唯一获此殊荣的乐团;先后举办近百场汇报演出,欣赏人次高达10000人次。福建电视台、泉州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曾对我校乐团做过专题报道,组织开展献礼新中国七十华诞“万人同歌 祝福祖国”系列活动,报道及拍摄的短片上了“学习强国”平台。案例《小学生交响乐团建设实践与探索——以通政 海峡少儿交响乐团的建设为例》获全国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同时,我校还创新德育新模式,开展艺术研学,利用艺术把古城精神立在学生心中,让优秀的闽南文化真正“烙”进孩子们心中。

通政·海峡少儿交响乐团

获福建省第六届中小学艺术节展演一等奖

梯队管弦乐班举行音乐会

2.传承闽南“非遗”,品味传统文化。

梨园戏进校园

凭借着优质的社会资源,学校将闽南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地融合,使学生充分获得美的享受。一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艺术课程,结合本土艺术资源,开展闽南乡土文化课题研究,编写校本课程,通过精心备课、优化教法、激活学法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效果。二是与福建省梨园剧团、泉州市木偶剧团、泉州市歌舞剧团等单位共建,多次邀请剧团演员进校讲座、展演,聘请剧团的专家、首席到我校任教。三是各班级利用家长的专业资源,邀请家长进校授课,把南音、梨园、木偶的常识介绍、手势语言、传统戏曲的配器直接搬到了课堂,让闽南文化真正走入学生的学习中,渗透到学生心里,融入校园文化中,有效地传承与创新闽南文化。鼓励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收集资料,视频图像等了解闽南民俗、舞蹈、戏曲的独特魅力。四是结合元宵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持续开展多彩的闽南文化传承活动。重阳节,孩子们到敬老院里慰问老人,从老人口中了解更多的闽南童谣及本地习俗活动,也为老人表演了南音、梨园等节目,同学们在感受和谐、欢乐的节日氛围中,更滋长着闽南传统文化艺术带来的感动与快乐。承办“西街娃看古城”手绘作品展,有别具风韵的闽南戏曲风、“独具一格”的闽南方言、回味无穷的闽南美食、充满童趣的“闽童闹新春”系列作品等,吸引了广大市民驻足欣赏。正月十五元宵灯会期间,我校精心选送传统文化风情的少儿创意花灯参加新门街灯会,现场反响热烈,吸引了广大市民。

多年的传承闽南文化教育活动,让不少同行、媒体“慕名而来”,通政学子先后参与了凤凰卫视花灯传承节目录制和CCTV中视传媒创意花灯和廉政花灯的拍摄;创作的具有闽南特色的手绘作品和“西街娃看古城”簸箕画应邀参加“阳光下成长: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美术获奖作品·八闽展”活动。原创闽南舞蹈《囡仔爱搬戏》入选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网络春晚,成为福建省唯一一个入选节目。原创闽南童谣《听说戏卜搬》喜获“优乐多杯”2017海峡两岸闽南童谣暨少儿闽南语主持大赛一等奖。原创编排的提线木偶戏《孔融让梨》作为福建省唯一代表节目,赴南京参加江苏省第四届学生资助成效汇报演出,学校被授予“十三五”规划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艺术教育综合改革研究》提线木偶特色实践基地校。

举办非遗文化传承展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今后,我们将反思昨天、把握和奋斗今天,继续做好美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美育之花在孩子们的心田里盛开,永远香满校园。       推荐单位福建省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研究中心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