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窗口>
阅读文章

安徽师大志愿者以爱心浸润童心:因为孩子需要我们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8-08-20 17:39:48

一位指导老师,十三名志愿者,满载着行囊,辗转奔波近七个小时,从青弋江畔的安徽师范大学来到罗昌河边的东风村。“潜岳苍苍,江淮汤汤,夏商肇启,雍容汉唐……”厚重的校歌旋律中,安徽师范大学赴罗河“手写记忆”支教团队的旗帜飘扬在了东风村的土地上。

既然做就要全力以赴!

庐江县东风村,地处偏远,师资力量薄弱。正因如此,当地家长对于安徽师大志愿者的到来表示出热烈的欢迎。“我家孩子字写得太差了!麻烦你们好好教教他。”“孩子虽然小,但很听话,你们就收下他吧!”炎炎夏日挡不住家长们对于优质教育的渴求。短短两个小时,支教团队就招生40余人。


由于生源主要来自东风村及其附近村落,学生们的年龄层次跨度大——最小的学生6岁,读小学一年级,最大的学生16岁,读初中三年级。村委会提供的一间临时教室中没有安装多媒体设备,志愿者们提前在校备好的教学内容无法按照预期效果呈现给学生。这给团队的各项支教工作出了难题。村里条件有限,14位志愿者分宿两个房间,且没有床铺,只能打地铺休息。志愿者们还需自行解决饮食问题,每天都要步行到十几里外的镇上购买生活物资。小镇正在修路,道路崎岖不平,生硬的石子硌得脚疼,来回三个小时的路程让志愿者们身心俱疲。


指导老师周青松及时召开了团队工作会议。“既然来到这里了,我们就要全力以赴,对得起家长和孩子们的信任!”在周老师的指导下,支教队伍勇敢面对生活上的艰苦,积极适应实践地环境,并结合具体情况,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活动开展等各个方面做出相应调整。为此,志愿者们常常备课到深夜,希望尽己所能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明亮的窗户,留下别样的暑假记忆。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十天时间很短,我甚至都来不及记清楚孩子们的名字,我们真的能为他们带来什么改变吗?”初次站上讲台的无所适从让一些志愿者对此次支教的意义产生了怀疑。

对于这个问题,队员李继鑫给出了他的答案——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次支教,更像是在完成某种传承。六年前——六安市金寨县汤家汇镇瓦基村,六年后——合肥市庐江县罗河镇东风村,六载光阴悄悄,当年沉默寡言的小男生已成长为孩子们口中的“体育老师”。李继鑫自己也不曾想过,生活会给予他这样一段机缘巧合。

20127月,瓦基村人在炎热中迎来了一群小村里罕见的大学生——来自安徽师大的志愿者们。当时的李继鑫,还是一个刚刚升入初中的小男孩。那时的他,生在乡村,长在田间,很少接触外面的世界。“大学”对他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和那一群安徽师大志愿者随行的,是精心设计的特色课程、耐心细致的课业辅导、温暖亲切的交谈陪护,这一切像一束光一般,照亮了他原本单调的生活。他第一次觉得,自己离大学那么近。“大学,是你努力就有希望到达的地方”,这是当年的一位志愿者给李继鑫的临别寄语。

是命运巧合,又全非机缘偶然。李继鑫考入了安徽师范大学。2018年夏天,学校组织暑期社会实践。他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并且只想加入支教队伍——他从未忘记那年夏天的那群志愿者们。就这样,他成了安徽师范大学赴罗河“手写记忆”支教团队的一员。一切都那么相似,一切又如此不同。相似的是,他和当年的志愿者们一样,穿着印有“安徽师范大学”字样的文化衫,辗转奔波,从芜湖来到一个陌生的村庄;不同的是,他从支教对象变成了支教志愿者。讲台上的他,是幽默风趣的“李老师”。他侃侃而谈,为孩子们带来生动有趣的“安全知识宣讲”,让孩子们感受到“趣味运动会”的欢乐多彩。


六年前,那些安徽师大的志愿者们不会想到,瓦基村的孩子们中,有一个人,来到他们曾经求学的地方,走过他们曾经走的支教路,讲着他们曾经留下的故事。如今的李继鑫,也期待着,东风村的孩子们能够继续书写着这样的故事。

 

这里的孩子需要我们!

李继鑫的故事拨动了志愿者们的心弦,“哪怕只有一个孩子受益,我们此行就是值得的!”

志愿者深知,由于时间短暂,他们能够教给孩子们的文化课知识很有限。所以,志愿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用十天时间培养孩子们好的学习、生活、审美习惯,让他们受益终生。志愿者们精心备课,将专业知识巧妙应用于支教实践,尽己所能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明亮的窗户。

“纸短情长”——用写日记、书信、生活札记等方式搭建起孩子们与自己、与父母、与朋友沟通的桥梁,引导孩子们用笔端文字倾诉内心情感、记录成长历程,谈吐内心声音;“诗词惊梦”——孩子们在晨读时光中陶冶情操,感受着自然的宁静与和谐;“‘音’为有你”——徜徉在音乐的世界中,美好的旋律为孤独童心带来一丝温暖;“礼仪之邦”——教导孩子们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孝亲、尊师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志愿者们寓教于乐,为乡村孩子打开一扇认识外部世界、悦纳自我、热爱生活的窗户。


“美”的教育滋润着孩子们纯真的心灵世界。志愿者们惊奇地发现,沉默寡言的孩子变得会主动和老师问好了;调皮捣蛋的孩子上课时也坐得规规矩矩了;和家长缺乏交流的孩子会通过写信的方式和父母“说话”了;教室里,朗朗读书声更加响亮有力了……

“这里的孩子需要我们!”一位志愿者谈到自己的支教感悟时这样说。短暂的支教时光里,志愿者们欣喜于孩子们的变化,也进一步认识到此次支教的意义所在。


 

因为家长们的信任,所以全力以赴;因为六年的传承,所以满心期待;因为孩子们的需要,所以竭尽所能……安徽师大志愿者用脚步丈量青春,走支教路;以爱心浸润童心,蕴师范情。(安徽师范大学 /张云云 /吕序达 陈蓉)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