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育思想通史》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汝信(中)、《中国美育思想通史》总主编、山东大学终身教授曾繁仁(右二) 本网记者 苏培/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苏培)9月17日,《中国美育思想通史》出版座谈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大厦举行。该座谈会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山东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高校的30余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参加座谈。
座谈会上,《中国美育思想通史》总主编、山东大学终身教授曾繁仁讲到,我国有着五千年的美育历史,有着非常丰厚的美育传统和美育思想的遗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批判地继承用好这笔遗产,是我们的历史重任。对于中国古代迥异于西方的“中和之美”精神、“礼乐教化”传统、“风骨”与“境界”观念、儒释道互补的文化传统、阴阳相生的艺术思维、审美与艺术统一的基本特征等,我们需要有很好的研究总结与继承发扬,以便在继承和重铸中华美学与美育精神上做出新的探索和努力。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长胡长青就该书的编写和出版工作等进行了简要介绍。与会专家学者以《中国美育思想通史》为中心,围绕中国美育思想的整体面貌与发展趋向、中国美育思想史研究的途径与方法、中国美育思想史文献库建设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中国美育思想通史》在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大量的文献资料佐证,阐述分析了中国美育思想从先秦到当代的发展历程。其突出成就有三:第一,从中国古代美育传统的演变、文艺传统的形成以及文化观念的发展几个层面,深入探讨了中国古代“中和论”美育思想的形成与确立;第二,联系中国古代哲学、伦理学、美学、文艺学以及教育观念的发展演变,梳理了中国古代“中和论”美育思想在哲学美学和文艺美学两个层面的发展过程;第三,通过与西方传统“和谐论”美育思想的比较,挖掘了中国古代“中和论”美育思想的民族特征,探讨了中国古代“中和论”美育观的现代价值之所在及这种价值的实现途径。
据悉,《中国美育思想通史》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全书共分九卷,包括《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卷》、《宋金元卷》、《明代卷》、《清代卷》、《现代卷》、《当代卷》;全书总主编为曾繁仁教授,丛书作者分别为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教授祁海文、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刘彦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教授杨宝春、鲁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卢政、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潘黎勇、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讲师李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崔欣欣。该书现已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是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具体实践成果,对切实加强美育思想史研究,推进有中国特色当代美育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