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名师>
阅读文章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长北教授及其著述简介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4-10-23 10:33:10


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

作者介绍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长北教授(本名张燕)多年从事研究生《中国艺术史》、《设计艺术史》和本科生《美学与艺术鉴赏》教学教学之余,背起行囊远行万里,风尘仆仆考察艺术。她将长期教学、案头钻研和田野调查的心得化为课堂生动的讲述并第一作者著作18种、合著6种,论文、散文300篇。独立专著《中国艺术史纲》20062009年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手工艺·漆艺》获2011年中国文联第十届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其余著作获1994年、1997年第四、五届江苏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0年江苏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1年南京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08年南京市“第六届文学艺术奖银奖”等,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美术委员会突出贡献奖、东南大学教学一等奖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长北教授在东南大学《精品人文选修课程》所作的系列演讲录音整理而成。长北教授的演讲,哲理中有情趣,激情中见美感。她用现代人的文化批判眼光,对中华传统艺术的特质及其与文化传统关系进行了独到的阐释和理论的提升,以寄望学子追求重情、爱美、身心自由、道德提升、有尊严、有价值的人生,中华文化传统加以吐故纳新的重铸与提升

我认识张燕女士,是在中华美学会年会上;对她有比较深的印象,则是在她的散文集《艺术人生》获奖前后。作为评委,我感觉那本书的突出特点就是“真”,张燕女士全身心地投入到她所钟爱的艺术之中,向读者饶有兴味地述说着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审美,活脱脱地显露出其天真、敏感的心性,展现出一个高校教师对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心。接着,我读了张燕女士署名为“长北”近60万字的教育部获奖专著《中国艺术史纲》,读后发现,她不仅有艺术家的真情和敏感,还有理论家的冷静和严谨。

去年就听说,长北女士在为东南大学“精品人文大讲堂”开设“中华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系列讲座”。这是一个与美育相关的课程,理所当然引起了我的关注。前不久,又接到她寄来厚厚的一叠演讲书稿,希望我为新书写上几句。翻检书稿,“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总题下,有“天人合一”、“礼乐传统”、“大象之美”、“比德思维”、“吉祥意识”、“中和圆融”、“气韵生动”、“传神写意”、“曲线旋律”、“稳定程式”、“海纳百川”、“发现重铸”12讲。传统艺术多言过往,而文化传统活在当今,过往和当今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这个题目引起了我的兴趣。(本段改书名号)

待我读完书稿,发现这的确是一个自成体系又很有特色的系列演讲。概括而言,书稿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审美而能够有哲学的高度。本书无论是讲“天人合一”,还是讲“礼乐传统”、“大象之美”、乃至“中和圆融”、“气韵生动”、“传神写意”等等,无不从艺术讲到哲学,比如“天人合一”一讲,梳理出先秦到汉代到两宋到晚明“天人合一”思想内涵的演变发展;“礼乐传统”一讲,梳理出孔、孟子、《周礼》、《礼记》关于礼乐的重要理论。(本段下两个改书名号)

二、审美多有独特的感悟。本书写作摆脱了许多审美书籍无病呻吟的毛病,论理说情自始至终都是基于个人感悟。不管是“天人合一”、“大象之美”中谈论中华传统艺术的大美,还是“气韵生动”、“传神写意”、“曲线旋律”、“稳定程式”中详细剖析中华传统艺术的审美特征,都能见出作者自身独特的感悟和发自内心的感喟,大量鲜活的艺术例证信手拈来,既表现出作者的田野功夫和艺术素养,又明显可见其长期研究和冷静思考的痕迹。(本段改书名号)

三、充满对年轻人的人文关怀。作者在书中说:“在中华传统艺术中,主体心灵是如此自由地放飞!我希望各位心灵放飞,像一条‘透网金鳞活泼泼’!这是禅宗的一句名言,它说人一旦顿悟了宇宙人生的真谛,就像冲脱罗网的一条金色的鱼儿,活泼泼地在水中跳跃。希望你们审美地生活,如南朝王微说的,‘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最后一讲,作者还对学子们提出自己的期望:“希望同学们重情,爱美,身心自由,道德提升,自觉追求有尊严、有价值的人生,同时肩负起重铸中华文化传统、‘参天地之化育’的伟大使命!”

四、具有文化批判精神。作者不是孤立地谈论艺术家或是欣赏艺术作品,而是把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还原到它生成的历史背景之下,对艺术家、艺术作品前后左右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现象进行综合评述,从而提炼升华出系统的艺术观念。比如“海纳百川”(改书名号)一讲,先介绍各民族形成之前风貌特异的旁支艺术,再介绍两千年来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融会,然后介绍当代自成体系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宗教、历史、文化、艺术与自身的感悟糅在一起说,话都像从肺腑里淌出,最后提出“维护文化生态,保护各民族艺术”的根本命题。在讲中华民族的礼乐传统时,同时从“苛礼多仪,人不堪其累”、“泯没人格,桎梏人性”、“民族性格弱化,贪污腐败成风”三个方面批判了中华礼乐传统的异化;讲比德思维则提出,以人品、人格的评判取代艺术品评,轻则造成对人和作品的误读,重则制造出冤假错案;讲吉祥意识,既承认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形象思维,增加了中华传统艺术语言的含蓄,也指出整个民族喜欢听好话、听奉承的危险性;讲中和圆融,指出中庸使国民性格弱化,使全民族形成了保守、阴柔、内敛的气质,今天不但不能一味提倡中庸,还必须用异质文化的因子对中庸进行现代改造;讲稳定程式,则指出固守程式与民族性格的保守互为因果,造成举国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泛滥,创新动力不足;从而在最后一讲“发现重铸”(改书名号)之中,提出改造国民性、重铸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根本话题。

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和快速节奏,给人类造成了空前巨大的精神压力,导致人与人、人与自然的隔膜与疏远。21世纪国际教育研讨会上,提出《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将非智力因素的“关心”提高为本世纪国际教育的中心走向。也就是说,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使受教育者富于人文情怀,不仅仅关心自我,更要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人类,成为审美的人、健全的人、真正的人。西方和台湾把这样的人文教育称之为“通识教育”。为与国际惯例接轨,我国也把“美育”扩大到了“人文素质教育”。东南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活动一向有声有色,在全国高校中声誉蜚然;长北女士精心整理的演讲体著作,则把东南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延伸到了校外。

祝愿本书为更多的人提供审美的营养,祝愿东南大学的审美教育越来越好。

滕守尧

2010年岁首于北京

目录

TOC \o "1-7" \h \z \u 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 PAGEREF _Toc305683649 \h 1

总序... PAGEREF _Toc305683650 \h 1

... PAGEREF _Toc305683651 \h 1

目录... PAGEREF _Toc305683652 \h 3

导言... PAGEREF _Toc305683653 \h 4

天人合一——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关系研究之一... PAGEREF _Toc305683654 \h 5

一、什么是“天人合一”?... PAGEREF _Toc305683655 \h 6

二、中华传统艺术中的“天人合一”哲学观... PAGEREF _Toc305683656 \h 6

三、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哲学观的由来... PAGEREF _Toc305683657 \h 14

四、“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对全世界最为杰出的贡献... PAGEREF _Toc305683658 \h 16

礼乐传统——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关系研究之二... PAGEREF _Toc305683659 \h 19

一、中华礼乐传统溯源... PAGEREF _Toc305683660 \h 19

二、中华礼乐的重要理论... PAGEREF _Toc305683661 \h 20

三、中华传统艺术中的礼乐传统... PAGEREF _Toc305683662 \h 23

四、中华礼乐传统的得失... PAGEREF _Toc305683663 \h 30

五、当务之急是中华礼乐传统进行改造和扬弃... PAGEREF _Toc305683664 \h 33

大象之美——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关系研究之三... PAGEREF _Toc305683665 \h 37

一、什么是“象”?... PAGEREF _Toc305683666 \h 38

二、《易传》说“象”... PAGEREF _Toc305683667 \h 38

三、由“象”衍生而出的审美范畴... PAGEREF _Toc305683668 \h 39

四、中华传统艺术中的大象之美... PAGEREF _Toc305683669 \h 40

五、大象之美与艺术家蒙养... PAGEREF _Toc305683670 \h 49

六、大象之美的文化背景... PAGEREF _Toc305683671 \h 50

七、大象之美是大美... PAGEREF _Toc305683672 \h 51

比德思维——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关系研究之四... PAGEREF _Toc305683673 \h 53

一、“于玉比德”与儒家修身... PAGEREF _Toc305683674 \h 53

二、“于玉比德”观念的延伸... PAGEREF _Toc305683675 \h 54

三、中华传统艺术的比德、寓兴与象征... PAGEREF _Toc305683676 \h 58

四、比德思维的文化背景... PAGEREF _Toc305683677 \h 60

五、比德思维的得失... PAGEREF _Toc305683678 \h 61

吉祥意识——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关系研究之五... PAGEREF _Toc305683679 \h 66

一、中华民族吉祥意识的渊源流变... PAGEREF _Toc305683680 \h 66

二、中华民族吉祥意识的丰富内涵... PAGEREF _Toc305683681 \h 66

三、中华民族吉祥意识的艺术表现... PAGEREF _Toc305683682 \h 69

四、中华民族吉祥意识的文化背景... PAGEREF _Toc305683683 \h 72

五、对中华吉祥意识的反思与审视... PAGEREF _Toc305683684 \h 75

中和圆融——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关系研究之六... PAGEREF _Toc305683685 \h 77

一、中华艺术中和美溯源... PAGEREF _Toc305683686 \h 77

二、儒家论道德境界的“和”... PAGEREF _Toc305683687 \h 78

三、道家论自然境界的“和”... PAGEREF _Toc305683688 \h 81

四、以中和为主流的中华传统艺术... PAGEREF _Toc305683689 \h 81

五、对民族性格“中和圆融”的多面审视... PAGEREF _Toc305683690 \h 88

气韵生动 ——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关系研究之七... PAGEREF _Toc305683691 \h 93

一、释“气韵”... PAGEREF _Toc305683692 \h 93

二、“气韵生动”审美命题的提出... PAGEREF _Toc305683693 \h 95

三、“气韵生动”审美命题的拓展... PAGEREF _Toc305683694 \h 95

四、中华民间艺术中的“气韵生动”传统... PAGEREF _Toc305683695 \h 98

五、“气韵生动”审美命题的文化背景... PAGEREF _Toc305683696 \h 101

传神写意——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关系研究之八... PAGEREF _Toc305683697 \h 105

一、“神”、“传神”、“畅神”的被提出... PAGEREF _Toc305683698 \h 106

二、“写意”——文人画及其理论... PAGEREF _Toc305683699 \h 107

三、中华传统艺术“传神”、“写意”的文化背景... PAGEREF _Toc305683700 \h 111

四、中华民间艺术的“传神写意”传统... PAGEREF _Toc305683701 \h 115

五、文人艺术与民间艺术的双向作用... PAGEREF _Toc305683702 \h 117

曲线旋律——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关系研究之九... PAGEREF _Toc305683703 \h 120

一、从不自觉到自觉——中华绘画“线”的丰富内涵... PAGEREF _Toc305683704 \h 120

二、中华诗、书、画的融通... PAGEREF _Toc305683705 \h 124

三、中华其他艺术中的曲线旋律... PAGEREF _Toc305683706 \h 128

四、中华传统艺术线化的文化背景... PAGEREF _Toc305683707 \h 131

稳定程式——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关系研究之十... PAGEREF _Toc305683708 \h 133

一、中华各门类传统艺术的成熟程式... PAGEREF _Toc305683709 \h 134

二、中华传统艺术形成程式的文化背景... PAGEREF _Toc305683710 \h 142

三、一分为二看艺术程式... PAGEREF _Toc305683711 \h 143

海纳百川——中华传统艺术的别流旁支... PAGEREF _Toc305683712 \h 145

一、古代别流旁支的文化艺术... PAGEREF _Toc305683713 \h 145

二、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融会... PAGEREF _Toc305683714 \h 149

三、自成体系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 PAGEREF _Toc305683715 \h 153

四、维护文化生态,保护各民族艺术... PAGEREF _Toc305683716 \h 163

发现重铸——中华文化传统的整合与再生... PAGEREF _Toc305683717 \h 164

一、转折关口的中华文化... PAGEREF _Toc305683718 \h 164

二、中华文化的审视与反思... PAGEREF _Toc305683719 \h 166

三、中华文化的提升与重铸... PAGEREF _Toc305683720 \h 169

四、人生的提升与重铸... PAGEREF _Toc305683721 \h 174

五、结语... PAGEREF _Toc305683722 \h 177

后记... PAGEREF _Toc305683723 \h 180

后记

东南大学艺术学科,曾经大师云集,群星璀璨,李瑞清、徐悲鸿、宗白华、吴作人、陈之佛……一个个闪光的名字镌刻于东南大学校史,令东大人为之骄傲与神往。在这样一所百年名校和国家重点综合大学执教,面对的是学科辉煌的昨天和前进的今天,面对的是高分考入的学生,我深感责任重大,五尺讲台上,从不敢有一课以轻心掉之。

1997年,东南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全面启动,我作为参与其事的教师,首批投入教学。次年,时任人文学院院长的江德兴先生把全校必修课《美学与艺术鉴赏》教学的帮带任务郑重托付给我。从此,除研究生教学外,我既是人文素质讲堂的教师和听课者,又常常是精品课程的“学生”。我与年轻教师、与学生“厮混”在一起,同进同出于讲堂,亲眼看到年轻学子学校的文化氛围里,熏陶,浸润,游泳,在与大师级学者面对面的高峰体验中,拓宽了胸襟,提升了境界,从而放开脚步去追寻价值世界与意义世界;我也一次一次经历着与大师面对面的高峰体验,从而日日新苟日新,人生境界、教学境界与科研境界不断提升:东南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双向改变着参与其事的师生。就在《美学与艺术鉴赏》准备冲刺全国精品课程的关键时刻,一次甲状腺手术几乎让我彻底“消磁”,“教“与“学”的双重身份,坚持到久咳不愈、全身机能紊乱而停息。退休后参加东南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研讨会,主管教学的郑家茂校长说,“我校人文素质教育,张燕老师有汗马功劳”;我的肺腑之言则是:“东南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使我受益终身!”

也许因为我确实尽忠职守,也许因为我对人文大讲堂的教学积累了一点心得,2009年,教务处将我请回了人文精品课程大讲堂。搬迁九龙湖以后的东南大学人文精品课程大讲堂,名师基本外请,只遴选本校极少教师,开场校歌声调动起全体师生的自豪感,听众沸腾的情绪和热烈的掌声伴随始终……谁登上东南大学人文精品课程大讲堂,都会暖风盈怀,不负庄严使命!东南大学人文精品课程大讲堂,已经升华为对师生精神的洗礼;大讲堂所在的固定教室——教学楼111室,已经升华为学生心目中的“圣地”、学生精神的殿堂了!对东南大学如此光风霁月的文化景观,人们描述为,“华灯初上,校歌声起,讲者娓娓,听者如醉,相与问答,引人入胜”。马丁路德说,这是我应该站的地方,我只能站在这里。折磨我数年的喉疼已有减轻,我是应该回到我所钟爱的讲堂了!

我之回到大讲堂,还因为人文素质教育中心主任陆挺的人格魅力。这位年轻人在读期间,就以超常的慧性吸引了所有教师。后来,我们成为同事。他初为人文素质教育中心主事,年龄不大,学历不高。然而,他接触和邀请的都是海内外一流的学者。是胆怯心虚,畏缩自卑还是充满自信,大胆开拓?在顶尖级的学者面前,陆挺不卑,落落大方,因为他代表的是东南大学的形象;在刚进校的学生面前,陆挺不亢,热情关爱,因为他播撒的是东南大学的阳光。多年工作,使他脑海里装着全国乃至海外人文学者的活档案,对他们的所长所短乃至脾气个性都了如指掌。他留心从学生中寻找特殊人才并且搭桥牵线,把他们引见给学者,使在读学生找到朝思暮想却难以接头的目标导师,使校外学者发现自己踏破铁鞋也难以寻觅的接班学生:大讲堂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后。围绕着他,学生兼职工作的队伍如雪球般地越滚越大。他有心留下一次次演讲的录音录象,不仅为学校保留了一套极可宝贵的教学资料,还整理成丛书——八卷本《人文通识讲演录》(文化艺术出版社)和正在陆续出版的《名家讲谈》(福建教育出版社):大讲堂又从校内延伸到了校外。他成为东南大学的“形象大使”、学生的伯乐和学者的知音。在他身边,总是围绕着许许多多出色的学者、许许多多追星般的学生。我与他相处多年,深切感受到他身上发散出来的朝气和阳光。他是东南大学一步步培养的博士,他所具备的凝聚力召唤力、事业追求和工作精神,正是东南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成果的见证。

我之回到大讲堂,更因为学生们的召唤。退休以后漫步校园,常有不认识的硕、博士或年轻教师停下来叫我,他(她)们有说是我的粉丝,有告诉我某年某月听过我的课,课上一些话至今记得。学生们燃烧起我生命的激情,使闲聊中心猿意马辞不达意甚至辞意相左的我,一上讲台便精神焕发,潜藏的智慧像撞上了火石,在学生的掌声与欢呼中迸发了出来,意想不到的思想火花和妙言警句就在全身心的愉悦中随机“冒”出,生命潜能强力释放。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感受啊!精彩的演讲实在是“教”与“学”交流互动的产物,听者愈满堂开怀,讲者愈激情飞扬,教与学都上升到了“乐”的层次,上升为一种精神享受。没有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就不会有精彩的演讲。老学生说我的课愈来愈一空依傍,全以神运却神气不散。其实,不依傍是依傍到了烂熟于心而后自立门户。讲好课没有秘诀,一看态度,二要时间积淀也就是学问与人生的积淀,急不得,打造不出。

坦白说,我所设定的讲题,教与学都有难度——阐释中华传统艺术背后的文化传统,从“艺”的鉴赏上升为“道”的阐释,远远超出了艺术欣赏课程的文化含量。它不限于对一种艺术进行欣赏,而要对各门类艺术进行串联和贯通,拎取其共性,上升为理论。我讲的是艺术,又时时不离哲学;讲的是中华传统艺术,又时时以当代人的眼光,剖析存活在今天、作用于当代生活和未来生活的中华文化传统,传统艺术成为当代人眼中“活”着的人文景观;讲的是中华文化,又时时与西方文化进行对比。戴震说,做学问“淹博难,识断难,精审难”,从万卷读书万里游历中掌握资料,到逐步形成观点,到观点形成系列,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将观点说给各专业大学生,则是一个化宽博为精审、化深为浅、深入浅出的过程。之所以设定大文化传统下的十二讲,既是对自身已讲通史、门类史多遍的串联与思考、对自身田野调查心得的串联与思考,更基于推进东南大学“一般艺术学”学科建设的自觉意识。与演讲同时,我在做着极其窄小极其专深的文化遗产研究课题。深而能浅,窄而能宽,深以浅出,窄以宽出,放眼而至于沧海桑田,落脚而至于秋豪之末,学者的学术研究,不正应该这样出入自如么?

人文素质课程与任何一种专业课程的根本不同,只在一个“情”字。教师必须把自身的情感、人格、理想、追求真实地“端”给学生,才能够达到感动学生,达到陶冶学生情感、提升学生人生境界的目的。所以,我上课完全进入角色,身心融化其中,以充沛的感情与学生心灵对话。而要将演讲整理成为既有系统理论、又保留晓畅生动演讲风格的文本,难度又别于一般。每次演讲有提示语、过场语,上百张图片要逐张解说,语言紧跟图片跳跃行进,甚至要添花带叶有点枝蔓;而一旦加工为演讲体论文,除保留演讲的大白话和现场感之外,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必须有清晰的、必然的逻辑推进关系,任何缺乏逻辑推进关系的语句都夹杂不得,加上对提示语、过场语的删除,对图片和解说的精选提炼,对即兴话语的补充修饰,对学生零散提问的按题归纳……这些,都不是学生忠实记录所能够完成的,讲者案头的繁杂辛苦自不待言。学生的忠实记录、我长达两年的再加工再整理,才使这本为所有喜欢中华艺术、中华文化的人写的书,呈现在读者眼前。

书成之时,我衷心感谢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东南大学各级领导,感谢东南大学人文素质中心和艺术学院国家重点学科的大力支持,感谢负责录象的黄老师、负责接送的熊师傅、负责批改作业的王伟博士、负责出海报的陈峰博士、负责拍照的李平硕士和每课端茶送水的学生,感谢尤萌、李丹丹、宋昱、夏静岚、李平等同学将演讲录音转换成为文字。由于东南大学上下各方协同努力,人文精品大讲堂才越办越红火,越办越有影响力。

东南大学人文精品大讲堂——师生精神的殿堂,它“塑人”的功能正通过网络和丛书、更通过活生生的人延伸向更广,更远……

长北 2009年演讲于东南大学人文精品大讲堂,整理文稿至2011年底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