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实践>
阅读文章

北京工业大学“美育立德树人”系列讲座圆满谢幕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5-11-17 13:39:41

北京工业大学“美育立德树人”系列讲座综述 

北京工业大学建规学院   魏运成

1012日至114日北京工业大学55周年校庆期间,建规学院主办“美育立德树人”系列讲座,积极践行党和国家《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率先在京工科院校落实教育部“形成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合力”指示精神。

系列讲座率先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翁剑青、彭锋两位教授分别主讲《中外公共艺术审美》、《中外艺术与宗教》,北京工业大学建规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戴俭教授,工业设计系主任曲延瑞教授先后学术主持了系列讲座。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翁剑青教授以比较的方式,对美丽中国文化生态、美丽北京艺术生态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做了阐释,为我们打开文化生态一扇门。他强调公共艺术的自然价值与人文价值,倡导守望生态家园,守望精神家园,为我们打开审美心灵的一扇窗。

北工大宣传部王峰部长:翁先生,我个人感受,原来工大老师都在自嘲,工大是个有知识没文化的学校,我本人是搞新闻传播,非专业人士,我特别想表达一个意思,“美育立德树人”举办的非常好,我在宣传部应该说学校这种报告很多,同学们也听得很多,向这样的报告,对大家是文化大餐,我也是大饱眼福,工大需要这样的讲座,可以在更大的范围里开这种讲座。

1012日至114日北京工业大学55周年校庆期间,举办美育立德树人系列讲座。1012日至14日,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翁剑青、彭锋两位教授分别主讲中外公共艺术审美中外艺术与宗教,北京工业大学建规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戴俭,工业设计系主任曲延瑞先后主持了系列讲座。

其中,翁剑青以中外公共艺术审美为主题,用比较的方式,对文化生态与艺术生态进行了阐释。彭锋的讲座艺术与宗教,则从中外建筑、绘画、音乐和教堂唱师班、中国云冈石窟造像与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比较,从宗教外显层面的物质文化载体和非物质文化仪式,阐释艺术独立于宗教。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彭锋教授的《艺术与宗教》讲座,从中外建筑、绘画、音乐和教堂唱师班、中国云冈石窟造像与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比较,从波咯克热抽象到马列维奇和蒙德里安的冷抽象解析,从宗教的外显层面的物质文化载体和非物质文化仪式,阐释艺术独立于宗教。并比较中外艺术与宗教经验。

彭教授还从实践层面、内在层面、心灵信仰,对信仰的情感认同,人类精神生活本体的根基,宗教与谦卑等方面,梳理宗教文化与艺术的关系、宗教修行与艺术的崇高关系与对信仰的感情认同、宗教信仰与艺术的关系,信仰对象的存在。进一步阐释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关于艺术的形而上学的假设,以美育代宗教,艺术的亲切、美育是透彻的绿洲。彭教授特别强调当代美育的引导力量。

北京工业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吴文英教授,也以中外人文考察感悟与彭锋教授对话交流,离退休干部处朱静副处长就家庭审美教育与彭教授深入讨论,青年教师王冰冰、赵健磊也从各自专业审美教育教学方面提出了看法,彭锋教授与在场学生互动,翁剑青教授对多位师生提问,认真作答互动,气氛热烈。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王锋副部长对翁教授讲座高度评价,对公共艺术与新媒体跨界衍生作展望,并应邀作第一场讲座总结发言。

北工大国际交流处吴文英处长发言:我不太信宗教,从“美”本身讲可能是一种情感的东西,但宗教的妩媚,为什么同样的东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都会得到一种美和文化认同。听完您的讲座后我的感觉是宗教和美是分不开的。彭锋回复:它是一种经验的影响,艺术与科学不同,它不是明白道理,它是经验,靠经验的积累,有些东西可以抽象出原则来,你就可以干一番事业。但是,艺术只有泡在里边才有可能,美也是这样。明明知道它美,让我说它美在哪里,我还一下说不出来,但我是知道的,只是说不出来而已,艺术它是个人经验。

北工大干部处朱静副处长发言:追随彭教授思路产生如何认知宗教,哲学思考到一个境界,从艺术载体和宗教的哲学思考,中西方建筑艺术载体为什么不同?彭锋回复:它是跟两种思想有关,埃及、古希腊、欧洲追求永恒性,他们相信这个世界是永恒的,所以石建筑是追求永恒性。中国文化他一开始不追求永恒不变,它追求风雅、追求人和自然的关联,它强调建筑与周围的气息相通。而西方建筑是人造的世界。中国的水木造一个气场,建筑本身与周围环境一起塑造出来,看中国的建筑不能只看单体建筑,要看它围出来的城或镇,平面了、摊开来看它还是蛮壮观的。

建筑学专业教师王冰冰发言:我是建筑学专业教师,开了一门叫建筑美学,从建筑学的角度看,可能没有谁强谁弱之分,最大的差别哲学观念的不同。当然希腊罗马的混凝土砂石技术产生了,而中国一直是木结构,我们实木结构发展到清末是非常成熟了,所以我说所有的材料是基于土木来的。土木结构本身它做不了高层建筑,材料限制,只是有些很少的高层建筑像塔是砖做的,这也是后期才有的。结构本身就限制了你的视野。另一个最大的区别在哲学上,中国人喜欢天人合一,中国画是留白的,油画是填满的,这是哲学影响下的一个选择。还有一个就是科学技术影响下的发展,我也从建筑学的层面接受了这么多的哲学思考,感觉挺有收获的。

系列讲座策划人魏运成最后发言到:彭锋教授作为著名策展人,是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总策展人,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对外艺术展览的国家文化意志。我们之所以在“美育立德树人”系列讲座,请北大两位教授率先开讲,因为谈美育·美学·哲学人生等话题,是绕不开北大的,包括我的同乡冯友兰先生、包括新文化先驱陈独秀先生、蔡元培先生、艺术家闻一多先生、徐悲鸿先生等,北大集聚了20世纪中国伟大的美学思想家和杰出的美术家。作为中国美术家和文艺评论家,我们认为,没有蔡元培校长的“美育”,就没有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形成。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立德树人,关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美育是一种注重感性,培养人情感、想象和创造力的教育,具有陶冶情操、浸润心灵、提升境界、完善人格、立德树人的功能。发挥美育涵濡化人的独特优势,通过美育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北京工业大学率先在京工科院校举办“美育立德树人”系列讲座的动意所在。

1021日,“美育立德树人”系列讲座在北工大人文楼514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来自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高级人才培训中心办公室齐孝乐主任、《人民美术》杂志社韩丽萍副主编、中国教育电视台董鹏编导、中央数字电视台书画频道记者和北京工业大学各学科师生代表2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活动。

“美育立德树人”系列讲座,是北工大积极践行党和国家《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率先在京工科院校落实教育部“形成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合力”指示精神的一个积极作为。

系列讲座第三讲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著名美术史论家、博士生导师张敢教授主讲《中国当代艺术的西方渊源》。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执行主席、北京工业大学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戴俭教授学术主持了本次讲座。

戴俭教授主持语:我们今天有幸请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敢院长,张先生在美术史绘画理论方面有非常突出的研究,因为《中国当代艺术的西方渊源》这个题目太诱人了,很能让大家学到很多东西。

张敢教授图文并茂梳理了后印象主义到德国表现主义、提及尼采从哲学到表现,康丁斯基与包豪斯的演变,分析了抽象艺术的弃文学性和立体主义对经典的颠覆性。他回望从文人画到鸦片战争,从林风眠到中国现代主义,醒思中国20世纪初年的“西学东渐”。情景再现分析,从康有为感召徐悲鸿到中国选择写实主义风格,从西方照相写实主义到罗中立的《父亲》,以及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话语权形成发展,张敢教授的讲演生动而深刻,富有诗性与理性。

共青团中央·中国高级人才培训中心办公室齐孝乐主任与主讲人对话

齐孝乐主任发言道: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讲座,让我们了解艺术发展史,实际上我的感受有两点:一是艺术的生命价值、二是艺术的灵魂何在?从张先生讲的“艺术”,我发现“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系统形成。作者通过很好的艺术品,反映出一个时代潮流、一个社会背景、一个时代艺术模式,能体现出作者的心境,这是我最大的感受。

《人民美术》副主编韩丽萍与主讲人对话

韩丽萍发言道:高校开展这种美育活动非常重要,一方面国家在大力推进高校美育教育,我觉得对我自身和大学生来说,有机会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由专业的老师和系统的美术史方面的教育,是一次非常好的美育机会,要好好珍惜!

受学术主持戴俭、曲延瑞两位教授委托,中国艺术书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工业大学公共艺术研究二所所长、中国美术家中国文艺评论家、本次系列讲座策划人,魏运成副教授总结到:张敢教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对于北工大“美育立德树人”的学术支撑力显而易见。张敢教授此次为我们阐释了东西方文化自觉、自省、自信的发展路径,特别分析了艺术品的公共监督性,对艺术与科学、艺术与生态的反思,对中国古代、近现代艺术经典作品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解析了当代中国艺术家的本土文化责任和国际话语权的彰显,强调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责任担当,倡导当代语境下的中国文化精神,给我们开展“美育立德树人”注入了正能量。

系列讲座策划人魏运成总结发言

学生代表邢正辉对话:听了张先生讲座意犹未尽,请教您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西方文明的哲学精神融合成一种更加富有表现力的形式?张敢回应:中国哲学有它自身特点,有时候碰撞本身有可能产生火花,如何与西方融化,建议你理解透了,把相通的东西拿来去融合,相通不是相同融合。不能表面,譬如用中国画的方式画油画,油画的方式画中国画,这都是表面的,真正理解双方文化的精髓以后才能做到,不是把表面的东西拿来拉郎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敢教授在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采访时谈到:每个时代都有它的艺术,这个艺术是动态的变化的,大学生,可能当代人不一定理解,但是,我觉得通过一段时间的熏陶,慢慢地会理解它。当然,当代艺术里面大家要区分,有好的、有一般的、或者甚至是有糟粕的。那么如何正确地引导大学生同学们去欣赏当代艺术,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于一个艺术史工作者或者说艺术批评家也好,他们都有这个义务,去对当代艺术发展,做一个非常客观的阐释,同时能有一定的引导。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敢教授在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采访

北京工业大学建规学院院长戴俭教授介绍媒体采访时介绍道:除了正常课之外,我们又加强了美育这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说不断地设定一批讲座,北京市这方面资源很丰富,请到很著名的专家,包括美术、艺术方面的专家、还有音乐欣赏,让学生在这个阶段能够更多的侵染一下,素质方面能有提升。

1028日晚美育立德树人系列讲座第四讲在北工大建规学院报告厅举行,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陆军博士主讲《中国美术观察与中国建筑》,学术主持人戴俭教授会前与陆研究员深入交流,各抒己见,此次由系列讲座策划人魏运成主持。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和北工大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本活动。讲座沉沁在对话交流氛围中,陆军研究员就美术与建筑的关系,建筑在美术中的地位,建筑与美术的文化性,分五个视野深度观察,阐释了中国美术与建筑的文化特征,还用形态与生态比较方法,揭示了其观察方式、表达方式与文化性格变迁路径。建筑学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与主讲人不断深度对话交流,机电学院学生从认知自然、社会和艺术等角度进行讨论,讲座平等讨论气氛浓烈。

 ji aol

114日晚美育立德树人系列讲座第五讲在北工大建规学院报告厅举行,邀请来自杭州专程赶来的,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孔令伟教授主讲《现代艺术----世界图景与自我意识》,在西方流行现成品时期,中国选着了现实主义的方法,在艺术表达上全面接受、改造,中国画的问题是改造无法接收的。

《现代艺术----世界图景与自我意识》,是解读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非文化胸怀的观察视角,非功能的艺术表达形式出现。

艺术展,独立的专门为美术馆而创作的艺术,“大写的艺术”非功能化,在现代艺术中非功能化,现代艺术中理论与宣言,来阐释、来进入公共社会,理论的生产,专家研讨会是艺术展的重要构成部分。

在现代传统中,个人化的体验成为全人类共有的悖论,需要公共文化阐释,制造新的公共文化话题。现代艺术政治语言是创作的唯一根据。

新世界----城市与-现代视觉经验,源自东方的文艺复兴,非西方世界的图景,印象主义是田园牧歌,而德国表现主义是放弃田园牧歌。

新语言表达新生活,城市文化崛起、力量、速度、光影等视觉感知城市风景体验,

现代艺术是以狰狞与歌颂的强烈,是现代经验的歌颂。未来主义是建立在速度之上,汽车、线条交叉的速度体验夸张。

系列讲座策划人认为:鲁奥·对段正渠的影响如油画《东方红》《走西口》等,源自东方新文艺复兴,如美国的波洛克与中国书法的借鉴,东方的文艺复兴,“艺术”在理论上建构借鉴非西方,如包华石:《中国体为西方用》。艺术的现代性不是单纯的西方产物,而是一个跨文化的建构,它采用国际资源,尤其是东方资源,入线条的使用韵味等。激发想象力的视觉语言,有意味的表现性形式,追求笔触的价值,在理论家的趣味改造中塑造。如罗杰·弗莱《线条之为现代艺术中表现手段》,记忆对中国书法的借鉴。现代主义则用艺术来关注艺术本身。现代主义之父塞尚的大笔触小笔触全是直线,直线是痕迹和情绪层面的表达。立体主义大师毕卡索认为:当你在画面画下第一笔时整个画面就完成了。强调独立的笔触呈现,而中国的现代艺术全面借鉴西方艺术语言手法。

自我意识---感性与人的尊严,在艺术去功能化之新功能,相对科学理性的世界,感性经验反而珍贵。从美术馆的艺术看现代艺术感性经验表达上之所以为人的特点,支撑个人尊严、文化尊严。

最后谈到评价中国国家自信与包容,世界性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油画中的建立----如刘海粟。自我文化身份,处理好外来风格于外来标准,时代与现代关系。

 “美育立德树人”系列讲座自1012日开始至114日晚8:30圆满谢幕,本系列讲座策划,旨在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动美育教育教学建设的号召,积极践行教育部关于“形成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合力”指示精神,率先在京工科院校开展公益性美育普世活动。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校庆期间主办这一特色美育活动,得到了校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沈千帆副书记代表中共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亲临讲座现场全程听第五场报告,并作总结发言,对“美育立德树人”系列讲座高度评价,感谢建规学院为校园文化建设和立德树人做出积极贡献。

沈千帆书记发言:特别感谢孔院长专程从杭州赶来给我们作非常好的报告!在学校里,特别需要这种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建规学院能够请来这么多校外的知名专家,来给我们作报告,丰富我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一方面促进建规学院自己专业建设,同时为大家全面“立德树人”的提升、对于“美育立德树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我感谢院长,感谢建规学院给我们创造一个这么好的机会,再次感谢!专业问题请专家来谈,以后有机会再向孔院长请教!

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唐军教授发言:感谢魏老师的盛情邀请,非常受益。当时看到这个题目“现代艺术----世界图景与自我意识”,非常受启发,这也是今天中国人发放以来面对世界时应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怎么样重建自己的民族自信心,我是搞社会学的隔行如隔山,谈美术问题,还是像魏老师和在场的美术专家多谈谈,谢谢孔院长!

中国美育网执行主编崔彦海:“点评不敢说,谈一些体会吧,没有想到在工业大学居然有这个人文讲座,这么学术的讲座,令我很意外!928号,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建设的意见》,今天我们之所以来晚,是我们刚刚参加了民政部社区建设司,开的一个会,在全国社区进行美育的可行性研讨,也就是说美育已经不是仅仅艺术范畴、因为美育他本体就横跨美学和教育学,甚至是多边的。对于一个工业院校,实施这样一系列讲座,首先从培养学生、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该是有巨大的潜在的作用,他未必要在这里边出现几位当代有影响的画家,他会在你的学科的发展,在你的未来人生,甚至不止一次地这样一说美学的熏陶、滋养,它会是你的人生有色彩、是你的工作有创造,感谢魏老师,感谢北京工业大学,在学科之外,能有这样高端、高水平的学术思想,谢谢大家!”

北工大老干部处副处长朱静:光、影、线条、我觉得都是自我意识的觉醒,我只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创作自我意识觉醒或者哲学思想,现代艺术家彰显自己个性,同时唤起大家的共性,每个人的自我觉醒,对于美正向的这种宣传,也是在启蒙人生当中的意识,跟着孔教授的讲解思路,重新认识艺术和人的思想,特别是孔教授最后提到的悖论,这个当中的矛盾实际上也是每个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现代艺术对这个人来说是启迪,还是自我塑造,作为艺术家是否就是对于民族的认同和文化的自信。

策划人魏运成与中国美术学院孔令伟教授对话到,孔老师在以上多次提到中国二十世纪的重要艺术大师、如林风眠、刘海粟、徐悲鸿等,影响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大家,在我接受中央美术学院的知识体系中,强调二十世纪如果选十位中国美术大师要有林风眠、选五位要有林风眠、选三位也一定要有林风眠,可是我们注意到1928年某月某日夜,林风眠悄然离开北平到杭州,创建国立艺术学院并出任院长。长期以来,在西湖边上的林风眠纪念馆较黄宾虹、潘天寿纪念馆相对萧条,且林风眠1970年代中后期获准探亲,至香港定居终老再也没有踏进杭州一步,原因何在?孔教授也一一作了回应,充分表现出艺术对话与美育的商榷。

本活动先后请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翁剑青教授、彭锋副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美术观察》编辑部主任陆军博士,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曹意强院长和孔令伟副院长,就中国公共艺术审美、艺术与宗教、中国当代艺术的西方西方渊源、中国美术观察与中国建筑、中外艺术与视知觉、现代艺术----世界图景与自我意识,与北工大各个层面的师生和校外听众近千人交流对话。

本次活动得到了中国日报网、光明网、凤凰网、中国文艺网、中国美育网、北青网、中央数字电视台书画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人民美术》杂志社等媒体广泛关注,得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观察》编辑部、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的友情支持,得到共青团中央·中国高级人才培训中心的支持,得到了北工大宣传部、国际交流处、人文学院、离退休干部处、艺术设计学院、外语学院以及相关院、部、处等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感谢!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建规学院魏运成供稿)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