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实践>
阅读文章

美育教育从审美教育开始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4-04-20 16:36:23

时评:美育教育从审美教育开始

2013年12月05日13:35  现代教育报    

  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公布。其中,第42条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行了战略部署,“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被写入“决定”,引发教师们的热烈讨论。

  话题1嘉宾

  韩雪 北京市大兴区第一幼儿园

  姚贺国 浙江省杭州市滨兴学校

  话题2嘉宾

  张英华 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中学 

  刘波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仁爱中学

  话题1:美育教学,从审美教育开始

  韩雪:美育教学,不只是“模仿”

  当一线幼教的时间长了便发现,家长[微博]们反映幼儿在家的表现时,有一点惊人的相似:孩子们都热衷于模仿教师的穿衣打扮、言谈举止,模仿在园里发生的各种场景……并且乐此不疲。我想,这其中不只是“模仿”这样简单,“模仿”背后,还隐藏着发人深醒的美育教育。

  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美的熏陶。幼儿阶段接受审美教育对于提高孩子的道德品质和智商、情商水平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幼儿教师要积极为孩子创造条件,使他们在长期的美的熏陶中,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一、寓美育于各科教学之中。二、通过日常生活对幼儿进行美育。三、通过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对幼儿进行美育。

  姚贺国: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苏利·普吕多姆说:天蓝,乌黑,都被爱,都美丽。我说: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莫过于培养孩子发现美,追求美的眼睛。

  应试背景之下的教育,形成了学生畸形追求分数的世界观,谁的分数高,谁就是成功者,谁就美丽,什么体育德育,统统都得给分数让道。可想而知,美育教学的近况,显然是不容乐观的。

  有人说,教育的意义是让人生存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所以我认为,教育就是一种促进美好生活的方式,甚至教育本身就是美好生活的一种。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其擅长的一种或几种智力,真正的教育,是要培养大家找寻自身智力所在的能力,也就是说,培养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话题2:美育教学,教师应有“补课”心态

  张英华:改进美育教学,从学科支点开始

  看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赫然被写进“决定”,我的脑海中忽然间就浮现出十六个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呢?窃以为应该立足于学科本身可开发的美育点。比如,就语文教学而言,就有很多可以无形中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美育支点,像诗歌。中国古代就有“诗教”的传统。诗本身所具有的音韵美、情感美、言语美等都可以让学生在诵读中欣赏,在感悟中提升认知力,在积淀中形成人文素养。其次,从感受、欣赏中国诗的美出发,还可以进一步扩大欣赏领域,能欣赏外国诗歌的美。即不只“美其美”,而且能“美人之美”,从而于无形中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刘波:改进美育教学,教师需先“补课”

  在我国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的诸方面中,美育则是被选择性忽略了。正是因为美育的缺失,现在社会上美丑不分、以丑为美的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在的音乐、美术等与美育相关的艺术类的课程,在学校属于“小三门”,是处于“副科”的尴尬地位,这样学科美育自然就得不到应有的关注了。有一点尤其值得重视,现在的教师,自身接受的美育也很有限,对美育的认识也不到位,这样,自然就很难成为美育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了。

  因此,教师应该有补课的心态,多阅读一些美学方面的著作,比如美学大[微博]家宗白华、李泽厚、朱光潜的著作,提高自己的美学素养。只有教师的美学素养高了,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挖掘学科的美学因素,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感受美、发现美、表达美。

  综合整理 本报记者 郑欣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