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实践>
阅读文章

“美丽中国”与美育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2-11-24 12:04:31
 

美丽中国与美育

通讯员:王林 来源:海军中学

  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概念。

  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勾画了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美丽中国的提出,顺乎民心,合乎民意,听了总书记的报告,我们仿佛看到了未来祖国的美好画卷: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河水、茂密的森林、广袤的草原,好一派碧水蓝天,鸟语花香的祥和景象。

  作为教育工作者,喜悦之时,你一定会思考:我该为描绘美丽中国的蓝图做哪些工作呢?回答只有一个,那就是强化美育工作。

  美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怎样强化美育工作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在这方面,我们文科教师理应承载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多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新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激发自己的灵感、激情和想象力,以美的教学艺术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殿堂,进而塑造美好的心灵。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往事依依》中就深情地回忆了当年沉醉在诗意中的往事: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修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学生因教师生动的授课而受到感染,提高了审美情趣,这就是美育功能在教学中的体现。

  其次,要重视环境育人。倘若一所学校,春有鲜花姹紫嫣红,夏有绿叶郁郁葱葱,秋有硕果累累,冬有白雪如银,同学们目睹这些变化,感到大自然跟自己一同呼吸,一同成长,那是多么惬意,多么美妙啊!

  早在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对环境育人就非常重视,他在《劝学》篇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水木清华是清华园里最幽静之处,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试想,学生置身其中晨读,是多么的心静,多么的神清气爽!

  苏州一中周春良校长说过:苏州一中出过24位院士,我们百年校庆就来了9位院士,整个苏州一中一物一草都记载着历史。苏州知府吴云的故居原封未动,元和县衙一如固然。看看红楼春色,古色古香,美不胜收。(引用自陶继新《文化建设,学校魂之所系》)

  正所谓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

  最后一点,要强化生态文明教育。

  教师要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生态道德观,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除了加强生态意识教育外,还要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要抓好学生生态知识的普及工作,要利用校园宣传、网络服务、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形式,开展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态知识普及活动,使学生学到有关生态方面的知识,懂得生态发展的规律,提高对生态发展的认知。要建设学校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在学校中建立起相互尊重的人伦关系,爱树惜草的良好传统,陶冶人文精神的校园景观。

  总之,美丽中国的蓝图已经绘就,我们中华儿女必将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将其变为现实,而培养画师的责任,我们教育工作者将义不容辞地担当!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