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育实践>
阅读文章

张玲珑论文1-培养书法学习兴趣  提高书法学习效率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09-04-09 17:45:54

培养书法学习兴趣  提高书法学习效率

         ­——把小学书法进行美术化教学

 

摘要:

中国有“书画同源”之说。书法的载体是从现实事物中抽象出来的象形文字,美术中的绘画是直接表现或抽象现实事物的形态,她们都起源于劳动。中国虽有上千年的书法教学历史,其研究的都是深层次的理论,而对书法基础教学并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的教学经验。美术的教学可就比书法“好玩”多了。美术所囊括的丰富门类,让美术学习多样化、形象化、趣味化,给书法教学注入新生的活力。

书法的美术化学习就是要改变书法学习的那种单一性,把单一的表现对象丰富、把单一的表现工具丰富、把单一的临摹学习方式丰富。表现对象的美术化、表现工具的美术化、学习方式的美术化是把书法进行美术化教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在不改变书法教学宗旨的情况下,进行书法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教学是定会有大收获的。

 

关键词:

美术化  书画同源  表现对象  表现工具  学习方式

 

正文:

近年来,书法这一课程在社会力量的呼吁、教育部门的要求下,逐渐进入小学课堂。现在讨论最多的是师资和课程设置的问题,而具体的如何进行书法教学,却少有人问津。据我从事近十年的书法和美术教学的探索,谈谈我的教学想法。

一、“书画同源”的书法与美术关系

中国有“书画同源”之说。虽然那时的“画”指的是中国画,与现在广义的“美术”有一个大小范畴的区别,但也不能摆脱它们之间的关系。书法和美术与其它艺术一样,都源于劳动,都表达着一定的情感。二者之间似乎有抽象与具像的区别,而其根源还不都是现实事物吗?书法中的甲骨文与美术中的绘画可以说都是在绘画。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的美术课本里还有书法篆刻的内容,课改前的小学美术教材中也还有书法篆刻欣赏的课程内容,而课改后的教材中几乎没找到与书法有关的课程内容,就是说书法在先前的教学中与美术还是很大的联系的,虽然书法教学内容已从美术教学中剥离出来了,难道就能说书法教学与美术教学脱离了?我觉得书法教学和美术教学之间有许多值得书法教育工作者的深思的问题。

二、书法悠久的教学历史,却为新生的课程

自从有文字的产生之后,为了交流,为了延续,它便不得不互相传授学习。有私塾的,也有官方的,唐太宗在位期间成立了专业的书法教学机构,宋、元、明、清时期也都有。

虽有上千年的书法教学历史,其研究的都是深层次的理论,而对基础教学并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的教学经验。基础书法的学习,高度地概括就是一个临摹的过程,深入些则欣赏、创作。书法中的临摹是一个十分枯躁过程,因为临摹对象只有汉字,临摹工具只有笔墨纸砚,临摹表现的只是黑和白,还因为书法的临摹要精准地复制,并且临摹的过程也是相当长的。况且学习书法的效果也不像美术那样显著。如此一来,书法的学习则显得索然无味了。

三、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给了书法教学注入了新生的活力

美术的教学可就比书法“好玩”多了。美术所囊括的丰富门类,让美术学习多样化、形象化、趣味化。其丰富的技法调剂,无穷的色彩变幻,多样的学习模式,令人耳目一新,兴趣盎然,想不学或想不学好都有点难。

小学生普遍对美术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对书法则显得要平淡。既然书画同源,我们为何不在不改变书法课程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书法的美术化教学呢?根据我的教学实验,这样更能调动起学习学习书法的兴趣,更能让学生轻松地接受。让学生有原来书法还可以这样学,还可以像美术那样好玩的想法。

四、如何进行书法的美术化教学

书法的美术化学习就是要改变书法学习的那种单一性,把单一的表现对象丰富、把单一的表现工具丰富、把单一的临摹学习方式丰富。

(一)表现对象的美术化

书法的表现载体是汉字,英文、拉丁文、日文用毛笔书写的不可以称为书法,为什么不可以称为书法呢?就算不可以称为书法,我用它们来做练习或探索总行吧?美术都已经包容了那么丰富、广泛的内容、题材、表现方式了,书法也早应该苏醒并进行必要的革新了。当然前提还得有,必须在对中国书法有一定技法的掌握。如我在进行颜体的基本笔画教学完后,一方面为了考核学生的对基本笔画的掌握,另一方面为了过渡到书法结构的教学,我让学生用颜体的笔画写出一组从19的阿拉伯数字。这时候学生没了参照,头脑中只有数字的形和颜体的笔画特征,在表现数字的形的时候学生会思考用颜体的哪一个笔画来写,那个笔画是怎样写的,那么这就是一种复习。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种创造,用毛笔的书写特征来表现数字,多新颖的,无形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来了。

在书法上有句名言——书为心画。为何称“画”,而不称“写”呢?我想这就是人的一种思维定势。人们看画的时候,第一感觉不是画得好不好,而是画里面画的是什么、像什么,看字也一样,不是字写得好不好,而是这个字认不认识,那写的是什么字,这种看关注的往往是可识性,而不是可视性。正是因为这一点,千百年来中国人在学习书法上总摆脱不了单一的学习方式。要认识一个字容易,而要写好可就不那么容易。其实要写好一个字,只要明白的它的特点就会显得简单许多。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在前些年招了一个来自非洲克罗地亚的学生,她没学过中文,当然就不会认得中国字了,在一课堂《祭侄稿》临摹课上,她临摹出来的作品就是要比中国学生临摹出来的传神,为什么呀?老师她是怎么写出来的,她说她不认识那些字,也不知道从哪下笔,为了完成作业只有画了。注意这个“画”字,也许画更能从字的特点和造型上去思考,而写只是从认不认识上去表达。所以写字课用写,而书法课我则尽量避开“写”字。中国的汉字本就源于对事物的抽象,讲画字在书法的学习中也许更确切。

(二)表现工具的美术化

说到书法,当然很容易想到毛笔和宣纸,但书法的表现不只是这些工具材料。书法最早也不是用毛笔和宣纸来表现,反而在当今追求创新的年代把书法表现工具给局限了。难道就只有毛笔能表现书法?难道就只能在宣纸上写书法?难道就只有白纸上可以写书法?难道就只有纸上可以写字了吗?要知道不同的纸张会产生不同的书写效果。美术可以用不同的纸和画笔表现不同的效果,书法为什么不能?

墨是书法表现的主要材料,但不是唯一材料。在中国古时候就有了用朱砂和金粉书写的,我们现在学习书法为什么就不可以使用多种颜色的颜料?想想改变一下黑与白的简单对比,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颜料来写兴趣会怎么样。正是因为打破黑与白的简单关系,有了五颜六色的视觉效果,学生的书写欲望会更强烈。

美术有多种表现形式,学生不仅喜欢色彩斑斓的绘画,更喜欢材料多样的手工制作,美术课上鼓励学生大胆地从生活中寻找材料来表现,书法也应当如此,不仅能更好地达到知识、技能的目的,还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学习方式的美术化

临摹是学习书法无法改变的,这种大量的长时间的重复别人的东西很容易使人疲惫而产生厌恶的心理。而临摹的目的则是熟练用笔用墨、掌握书体特征,我们在不改变这种目的的情况下可以变着戏法来进行临摹,不但可以增强学习书法的兴趣、拓展知识,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书法与水墨画交叉进行教学,更容易熟练用笔用墨。书法和国画都学的学生,其用笔用墨会更丰富、更大胆。历史上的书法大家不少都是书画精通的,如米芾、董其昌、齐白石。在行书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能放开来写,能写出更丰富的变化,能体会到书法中的不同节奏感,我让学生边听音乐,边自由地用不同方向、粗细、长短的线条组合描画,学生很乐于这种练习,效果当然会更好些。

把生活中的现实事物或绘画中的符号与书中的笔画特征、结体特征相联系起来教学,在掌握书法特征上会更易于接受,因为学生对实在事物已经有感知,而对书法的抽象则会显得有些茫然的。

绘画比书法容易出效果,原因在于绘画可以进行多次构成,甚至可以进行修改,而书法则只能一次构成,不可以修改。学习书法在练习的时候是否也可以像美术那样尝试二次或多次构成呢?一次完成以后,可以换用其它颜色在其上面进行第二、第三次书写,避开写得好的,掩盖写得不好的,让书法也产生一种画意的感觉。

近来我还想到是否可以尝试一下书法的手工课教学,如书法剪纸、拼贴等。

书法教学活动虽然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但到现在还是很落后的,也许因为它的古老,在活动中无法摆脱“临摹”二字的困扰。只要能达到培养学习兴趣、熟练用笔用墨技法、掌握书体特征、正确欣赏创作等目的的基础上,进行书法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教学是定会有大收获的。

 

参考文献:

[1]王镛主编《中国书法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镛主编《书法杂志》河北教育出版社

[3]邱振中著《中国书法:167个练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玲珑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

电话:13775032519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