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艺术美育>幼儿美育>
阅读文章

让孩子们自己发现美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2-05-04 15:01:16

 

 

让孩子们玩起来,他们就能发现美

——一堂特殊的美育课旁听记   

                                         新华网记者周劼人

 深秋的清早,北京回龙观体育公园广场的一间教室里,京韵大鼓伴着小朋友们的“叽叽喳喳”渐渐响起来。液晶电视上播放起老北京胡同的照片。8、9个孩子在一旁挥刀疾“剪”,奋笔疾“画”,用A4纸做起“胡同模型”。老师们则在一边“打下手”。小朋友们站着、坐着,还有一个玩着玩着爬到桌子上--躺着做!

    美术课?不是。手工课?不像。孩子们说,这是“玩美来啦!”

    对,这是“玩美儿童美育活动中心”的一堂美育课,目的是让住惯高楼大厦的孩子们发现“老北京胡同的美”。

    于是,教室里响起京韵大鼓,树起卖糖葫芦的把子,立上“猫儿胡同168号”的宅门。

    “这是什么?”3岁的“老尚”放下剪刀,转身跑向“宅门”模型,“噗”地伸手扯下了门上的纸“门环”- “坏……了……”他一缩脖子,变得特别小声。

    “哈哈没事,你家有这个吗?这叫什么?”澎澎老师走过来,眼睛笑成弯月,和“老尚”煞有介事地聊起老北京胡同里的门。

    澎澎老师本名彭艺,是“玩美儿童美育活动中心”的创始人。10年前,这个在大学当了10年教师的人,在教自己4、5岁的儿子美术时,却犯了难--孩子“不讲理”,又听不懂专业术语。

为了当个称职的爸爸,他留心起世面上的儿童艺术教育机构:到处是急功近利的课外班,孩子成了家长的战利品,艺术变成技术--认真一看,竟然发现“中国儿童艺术教育中存在那么多问题。”

    与其让课外班剥夺儿子的快乐时光,还不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彭艺于是带着自己和周围朋友们的孩子,“玩起了艺术”。

    谁知,这一玩,玩出了孩子们的笑声,也玩出了家长们的激情。年轻的爸爸妈妈口口相传,彭艺的“童子军”队伍迅速壮大,家长中的“野心家”终于撺掇他开了个儿童艺术教育机构。

    这个孩子们的“艺术班”不教素描、国画、水粉,不搞打分、评比、考级。

    春天,老师和学生在玻璃墙上画满城市楼景,喷上水,让水雾迷蒙了画面,让水滴流出五彩缤纷的痕迹--孩子们读懂了“春雨濛濛”。

    夏天,孩子们用脚丫子沾上颜料,在大纸上来回疯跑。老师们用保鲜膜贴在大画上,塑料反射出的光线就是波光粼粼的海面--孩子们看到了“夏日炎炎”。

    秋天,家长们冲上茶,小朋友捧着奶,老师教大家作书签,于是书香、茶香、奶香和太阳的味道搅拌成一个读书的美好午后--孩子们享受着“秋高气爽”。

    冬天,老师们悄悄藏在天花板里的电扇和碎纸忽然让教室里飘起了雪花,小朋友们把自己的鞋底花纹画在纸上,周围撒了小纸片,俨然踏雪归来——孩子们玩出了“冬雪霏霏”。

    “我的女儿在这里学习一年了,她竟然一直对美术保持着热情。”学生家长李红说。她的女儿刚来“玩美”时牵着母亲的手,要妈妈陪她一起上课,而现在,到了教室跟前,撂下一句“我11点下课”,就撒丫子跑去和老师同学“玩美啦”!

    孩子们在这里玩得高兴,可未必所有的家长都放心。

    彭艺坦言,有几个爸爸妈妈因为“没看到小朋友画出逼真的图画”,带着孩子离开了。

    科班出身的彭艺,不厌其烦地告诉家长:艺术的技法,等到孩子懂事了再进行训练,完全来得及。“现在要教给孩子们的,是开阔的视野和多元的表达方式。”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晓云很赞同彭艺的观点:“这种做法的妙处恰恰在于,在小孩子大量玩耍的生活细节中,让孩子体验美,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所以,在“玩美”,无论孩子们用什么图形、什么色彩、什么线条表现自己内心的世界,都是好的。老师们的意见只会被拿出来,征询孩子们:“你们说这样好不好?”

    “看起来在玩,实际上教的都是专业知识。”彭艺说起自己的专业来头头是道,“用同色系的颜料画毛衣学的是同类色,用粗糙的纸画爸爸的脸是体会材料的质地……”

    家长们放下疑问,还因为他们也被每一次匠心独到的课程创意吸引。

    彭艺和“玩美”的老师们每节课都设计不同的主题并精心布置教室。孩子们或是在中秋节用橡皮泥设计月饼,或是画出好看的购物袋体验环保的重要性,还可能戴着自己设计的金牌,体会奥运冠军为国争光的“光荣与梦想”。

    有个家长开玩笑说,自从孩子上了“玩美”的课,不用看报纸就能知道最近有什么大事发生。

    尽管如此,家长们总是有些“心急”。常有几个爸妈跑去问彭艺,下节课内容是什么,以便“让孩子预习一下”。

    老师们的回答是--无可奉告。为了让“没长性”的孩子每节课都激情澎湃,课堂内容在课前都是保密的。

    而孩子们似乎越玩越开心。他们把自己做的“店铺”连在一起,变成了一条新奇斑斓的“猫儿胡同”。

    下课了,在彭艺一声“拆迁啦”的呼喊声中,孩子们心领神会地把自己的作品抱在了怀里,扑向了接他们回家的父母。

    “猫儿胡同”空了,教室空了;但孩子们“玩美”了,他们的心里,满当当地尽是美了。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