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变形画”教学探索
小学美术“变形画”教学探索
静海县模范学校 符静芳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因此有人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变形画是指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活动,将头脑中的原始材料重新加工、改造、组合,产生新的形象的图画。
一、 合理利用联想进行创造性的绘画
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一些绘画基础,但思维还没什么定势,最不受外界影响和束缚,往往会出现异想天开的现象,这点正是最宝贵、最难得的。而联想是创造才能的构成因素之一,联想是想象的开始,联想与想象常常成为创造活动的导线。在变形画教学中,恰当运用联想,将增加其课程魅力。
如在教学变形画这一内容时,我们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因为每一变形画的设计都离不开联想,每一变形画的练习都可以引发联想。例如,当我们看到天上的云朵便联想到棉桃,于是便设计出"云朵变棉桃"这一变形画。而在学生临摹这些变形画的过程中便会自然地引起他们的联想。不过学生在临摹变形画时联想处于被动状态。而当学生通过认真学习掌握了变形画的画法之后,自己动脑动手设计变形画时,他们进行的联想就是主动的了。变形画设计中的联想方式与许多创造活动中的联想方式是颇为相似的。例如,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遥远联想等等。在教学生学习变形画的同时,要将变形画创作中的联想与各种创造活动中的联想加以对照,以便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变形画创作中的联想与各种创造活动中的联想的联系途径,使这些联想能力转换成为创造才能的构成因素。
二、 多种形式和内容扩展联想
在结合变形画练习训练学生类似联想能力时可通过多种形式和内容来扩展他们的思路。
比如,向学生提供一些山石景观的资料或让学生回想他们曾直接或者间接见到的景观,然后引导他们对这些景观进行类似联想。例如:桂林漓江江畔有一山颇似一头大象将大鼻子探入水中吸水,故得名象鼻山;承德有一山上的巨石象根立着的棒锤,因而得名棒锤山;黄山顶峰周围群峰环抱状似莲花,由此得名莲花顶......
再如,可以结合画家进行类似联想的例子来启发学生的联想能力。例如:宋代画家翟院深少年时曾在家乡的乐队当乐工,他专管打鼓。一次乐队演奏时他仰望天上的白云,一会儿像山峰,一会儿像悬崖峭壁。他看得入了神,竟把鼓点打乱了。由于他善于联想,再加上勤学苦练,后来他的画画得很出色。用这个故事便勾起了学生进行联想的愿望。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察夏季晴空中的白云,进行类似联想,看云朵都像些什么,然后把它们画成变形画。各式各样的云朵可以分别变成小鸡、小狗、小熊等动物,还可以变成山石树木等景物......
在时间和空间相距遥远的事物间产生联想称为遥远联想。比如,看到天上的月芽想到水中的鱼,进而可以设计出"月芽变鱼"的变形画来;看到天上的太阳联想到地上的花,进而可以设计出"太阳变花朵"的变形画来;看到现代的金鱼联想到它是由宋代的红鲫鱼演变来的,进而可以设计出"鲫鱼变金鱼"的变形画来。
三、以变形画提高科学观察分析能力
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充分发挥变形画的这一作用:通过变形画表演吸引学生注意观察,明确观察目的。观察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这样才能得到确切的观察结果。一般的绘画练习观察的目的是为了画好描绘的对象。这目的似乎是明确的,但对学生来讲却又是笼统的,以至是模糊不清的。而在变形画练习中观察的目的则是非常清晰的,要看清楚是什么图形怎样变成了另一个图形。引起学生观察目的的最好方式是变形画表演,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进行观察。这时,学生观察的主要兴趣集中在变化的内容上。因而要因势利导,让学生指出变化的内容及具体形态特征。例如:“狗变狮”这一变形画中,由狗的大长耳朵变成狮子的小园耳朵,由狗的小鼻子变成狮子的大宽鼻子等等。只是指出变化的内容是不够的,还必须指出变化前后的形态特点和具体形状,甚至细微变化。前者只是看出了哪儿有了变化,是粗浅的认识,后者则是知道了怎样变化,是具体深入的认识,是观察的关键。
变形画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图形的分析和综合。在加笔变形中这一点体现得更清楚。例如:“盆变锅”这一变形画要先画一个平面形的盆作原形,再加上盖和锅耳朵就变成了锅。这一变形画可以看成是对锅的分析和综合。因为一开始画的盆即是锅的一部分,或者说是没有盖和锅耳朵的锅。然后再考虑锅盖和锅耳朵,这样就把锅分成了锅身、锅盖、锅耳子三部分,对锅进行了分析。当把这三部分适当地组合起来成了完整的锅,这就是对锅的综合。要充分利用变形画的这个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特别是分析的条理性和综合时各部分间结合的恰当性。
一些变形画可以训练学生发现形象间的遥远相似点的能力。这正是比较能力深刻程度的标志。这种能力在许多创造活动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达尔文在环球考查中发掘出一种剑齿兽化石。当今世界上没有一种动物与它相似,于是便将它身体的各个部分分别与当今世界上的动物比较,这样描述道:它的身体像大象那么大,牙齿却小得象老鼠,而眼睛、耳朵和鼻孔又象水中的海牛。“为什么现在的几种动物的特点集中在古代一种动物身上?”达尔文想,是否现在的动物是由古代的某种动物进化而来的。从发现遥远相似这点出发经大量的考查研究,后来确立了“进化论”学说。变形画的练习,特别是变形画设计练习,有助于培养发现遥远相似点的能力。例如,蛇与鸭的形态相差甚远,几乎除了眼睛之外再也难找到形态的相似之处。但是如果善于发现蛇蠕动形态与鸭的动态的遥远相似点便仍可以设计出“蛇变鸭”的变形画来。又如,小鸟和熊猫形态相差甚远,但是,如果巧妙地利用小鸟的某种动态与熊猫形态的遥远相似,便仍可以设计出“小鸟变熊猫”这一变形画来。
其次,有些变形画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微小不同点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是许多创造活动所需要的。例如,达尔文在环球考查中通过观察两个地区的同一种地雀在嘴巴大小等方面的微小差别,经研究,得出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引起了鸟的形态的改变的科学结论。有些变形画可以把两个形象间的微小不同点作为变形内容。例如,“熊变熊猫”的头部侧面变形,除了熊猫比熊多了黑眼圈外还可以比较一下它们的嘴,细心观察才会看出熊的鼻与口的夹角更尖些,嘴更长一些。又如:猫与虎极为相似,设计“猫变虎”这一变形画时,学生主要注意到虎头上的“王”字和身上的花纹。如果通过启发诱导学生可以发现,虎的嘴巴比猫的嘴巴长且阔,鼻子也比猫宽大。而这些也可以纳入变形的内容。
从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到一个变形画的制作要经过从观察和联想开始,再通过分析和比较,抽象和概括,然后再综合性的具体化的描绘的一个严密的观察和思维过程。在教学中要注意在每个环节上如何发挥变形画能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作用,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