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校园美育>
阅读文章

陈 琦:读《邹荣美育文选》有感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9-07-03 21:33:31

与你相遇  与美相遇

——读《邹荣美育文选》有感

 

近日,与先生的《邹荣美育文选》再次相遇,不由得再生感慨。犹记得半年前初见她时,厚厚一沓文稿:补充“插页”、统计数字、调整章节、校正文字……当时,我惊讶于她的朴实与厚重。如今,她真真确确地出现在我面前,我惊叹于她的雅致与大气。

翻开厚重的文选,循着先生的足迹,我迫不及待地再次完整开启一段“寻美”之旅:“美在散文共赏”“美在审美活动”“美在实践研究”“美在课题研究”“美在理论探索”“美在崇尚感恩”“美在价值认同”……40万字凝聚了先生近40年美育研究和实践的心血;9大篇章,久久绵长:或理论探索,或实践分享,或价值传播,或文学共赏,既遵循了美的规律,更展示了美的魅力。

作为脚踏实地的美育园地的耕耘者,先生著述等身,笔耕不辍。近四十年的美育历程,发表了美育研究论文和文艺作品百万字,合著出版了《中学审美知识读本》、《美育文萃》、《融合式美育的实践研究》等多部著作,出版了《美,在爱中寻找》和《爱,在美中升华》美育文集,主编了《美育》会刊30期。“十五”、“十一五”全国美育重点课题《融合式美育的实践研究》、《未成年人生命美育的实践研究》均获全国优秀课题一等奖。

作为自始至终的美育事业的亲历者,先生毕生与美同行,精心经营普陀区学校美育整整25个年头,开展学校美育实践活动无数,以无怨无悔的坚守换来普陀美育园地的一派繁“荣”似锦。

字里行间,美育如他,总能怀着对生活、教育、艺术细腻的敏感和深深的至爱,引领着我们去发现现实中蕴藏的审美意蕴;又用诗一般的语言直抒胸臆,让人情不自禁地激情洋溢。正如中国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原主任委员孙俊三教授所赞誉的,先生是一个有慧心的人。“在长期的思考和探索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在理论与实践共同提升的过程中,体现一个理论工作者的实践智慧;坚持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对话,在双方相互促进的过程中,表达了一个教育行动者的通达圆润;坚持理论工作者之间的对话,在你我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享受着一个美育工作者含英咀华的乐趣;坚持教育学和美学的对话,在学科共同超越的过程中,展示了一个探索者融通灵动的艺术。”也更像原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郑建国副局长所描绘的:正因为他为人善良,对一切真善美的东西,充满着爱,才能发现美,才能有今天如此的成果。

如果我们把先生在美育研究探索上已达到的层次,在美育开展实施上所获得的成果都称之为“美”的话,那我要说,取得这些成果的关键原因是:其“美”在做人。先生穷其一生都在践行着“与美同行,美育人生”的珍贵情感。

……

掩卷沉思,再次与先生相遇,再次与美相遇。那些在时间流逝中渐渐汇入我生命、沉淀于记忆之中的,是曾经跟随先生辗转于基层学校悉心课题指导时的生动画面,是先生编纂《美育》期刊和修改论文时心口相传、精益求精的反复叮咛,是先生在我遇到难题举步不前时的及时劝慰和耐心鼓励……

人生最美是相遇,相遇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先生常说的一句话犹在耳畔:“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美育事业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美育事业之中去”。我叹服、我深思、我共鸣、我感恩:它让我在传承美、发现美、践行美的道路上,时时获得精神的滋养,积聚起坚定前行勇气和力量……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