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社会美育>
阅读文章

美,是活出来的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4-05-02 09:22:23

美,是活出来的

  • 字号
2014年04月27日06:25 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作者:谢岚

星期日周刊记者 谢岚

起初,我觉得有些遗憾。美育,是一个非常深奥丰富的主题,老先生一辈子投身于此,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可因为帕金森症的关系,采访得到的内容,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究竟什么是美育,人和美育的关系,上师大附中从1979年开始推行美育三十多年来,遇到了什么挑战和经验,学生从美育中感受到了什么,状态有何不同……等等,均未能透彻地展开。

老先生想必也深感遗憾。他多次提出,就当做闲聊好了,能不能不作发表。 “帕金森,坐立不安,脑子迟钝了,连什么是美育都没讲清楚。”说这句话的时候,他依旧语调平平,轻而哑,但个中心情,不难体会。

可是几天后,我改变了想法,我意识到,这是一次很好的采访。

其一、尽管我们只聊了美育的一小部分,但即使是这一小部分,也是当下教育的重大缺失,值得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真听听。

哪怕是厕所。今天,很多中学、大学大多盖得很是阔气,不过,它们的厕所,很难说有美感,通常是灰色地砖,灰色应塑料门,沉闷,质量也不牢靠—整个校园,常常厕所就是最先损坏的地方。

其二、第一次采访回来,老先生的形象常常浮现在我眼前。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一个患有帕金森的人,仍然每天通过穿衣服,戴围巾,听音乐,保持着自己的美和尊严,不屈服于岁月和疾病的侵蚀,真是很美。这样一个人的存在,我想,已经回答了美育的意义。

其三,“服务上海三十年”进行至今,张先生是我们第一个采访的身患顽疾的人,他提醒了我们,有很多“服务上海三十年”人,或者也因为健康的原因没有被我们看见。这里也牵出了另外一个命题:我们只能采访 “健康人”吗?“病人”就只能退出公共生活了吗?记者可以和“病人”聊些什么? “病人”又如何珍惜自己的话语权?在这个意义上,关于张世定的报道,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

我把这些思考,也告诉了老先生,并且“刺激”他:“您不是从事美育吗?我想,您肯定是个勇敢的人。 ”

这回,老先生的接话倒是飞快:“不勇敢。脆弱。 ”

我们一起笑了起来。他又说对了。一个倾心美育的人,不会掩饰自己的脆弱。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