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社会美育>
阅读文章

审美追忆与社会美育的意义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2-06-03 19:45:10

审美追忆与社会美育的意义

2012年03月31日10:23

美术报

  追思鉴定大师徐邦达先生王学海(浙江海宁)

  追思徐邦达先生,第一个感觉是什么把徐邦达先生推到我们面前,让我们懂得高山仰止。这之前,也曾走访不少人,走访后的经验告诉了我,原先熟悉和知晓徐老的人并不多,这是因为徐老从事的鉴定书画的行当,在文人的行业中也属于冷门偏业,只是随着80年代收藏业的渐渐兴起,才为人们所关注。二是举凡书画家,知晓徐老的多一些,这是行内圈内,从社会看毕竟是少数,其中也有的虽为书画家,只知徐老是书画鉴定家,至于他的成就、威望等,皆亦不太熟悉,就连他的祖籍浙江海宁,知晓他的人也是屈指可数的,而对于非书画界人士来讲,即使是从事文化工作的,亦是对徐老知之甚少。所以,除随着书画拍卖市场的兴盛,徐老的名声开始真正在神州鹊起,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徐老的家乡浙江海宁,在2003年9月建造了徐邦达艺术馆。这在当时,作为故宫博物院有着众多高手,徐老只是其中一员的历史背景来看,为活着的人就建造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艺术馆,实是一件非比寻常的文化大事。而于徐老的内在审美价值而言,馆的建立同时也为徐老之毕生的艺术追求,有了一个正宗实在的归宿。海宁徐邦达艺术馆的建立,既和书画拍卖市场的劲爆之势相互呼应,又实实在在为提高和普及徐老在群众中的知名度,且为日后徐老先生艺术的集结与展示,起到了一个不可估量的历史性作用。

  海宁在全国版图中虽只是一弹丸之地,但它这方水土确孕育出了不少著名的文化名人,如李善兰、王国维、蒋百里、张宗祥、徐志摩、吴世昌、金庸等不下百人,其中,近代书画巨擘、文史泰斗张宗祥先生,与徐邦达先生,更有着共同的闪光点。张、徐二老,同样一生对古物鉴定之痴爱,可以以心相许,且又不玩物丧志。徐夫人滕芬回忆徐老对字画的痴爱,是他“做梦也离不开字画”。同样,徐邦达老为国家觅得散失各地的珍贵古字画不下四五万件,但他决不因贪心便从中做些手脚而占为己有。虽痴心古物字画,却喜物不贪物,这于行中之磊落光明,亦可证仙风道骨外在美之金贵内在美。

  在书法上,张宗祥与徐邦达亦有可爱的共同点:两人均在学习书法的中途均以李北海字为其中坚,张老先习颜字,中习李北海,始有清俊遒美之势。徐老先习柳字,中习李北海,为其行书伏下润厚之气。且两人后在书法上,均都升华于董其昌。张老在世,有“夫子三绝”(诗、书、画)之谓,五六十年代之浙江书画界,曾谓“于书法、绘画、鉴赏三者关系密切,历代书家中兼能者不少,然能融会之长,俱达高水平,卓然成家者,恐不多见。历史上通常讲的,精于此三者代不过宋之米芾,元之赵孟頫,明之董其昌这3家,而近现代以一代文史学者身份步入书坛的张宗祥先生,与其相比较的话,亦可比肩。”徐老在世,有“徐半尺”之美誉,今更有弟子称为“徐一寸”的。而张老在世时,亦被称为“识宝大师”,昔时张老之鉴定书画,令张大千也佩服不已。沙孟海先生曾说过:“阆公(即张老)赏鉴书画,一瞥即能审定其真伪,以生平经眼既多,对古书画的气韵、墨色、纸张、装裱,触手即知,固不必验其题识、印章,而后才能品第也(以上均见《张宗祥论书诗墨迹》)。”从此对张老之书画鉴定有“一目了然”之美誉。可见,大师们之“国眼”,是何等地相似!正因此功力,在解放初期的1949年,张老徐老两人,同时被聘为上海市文管会委员(有徐森玉、柳翼谋、沈尹默、尹石公等共10人)、故宫博物院名誉委员。

  徐老与张老一样除专业外,一生能书善画,博闻强识。据杨新先生回忆,徐老“博闻强识,每对一件作品进行考据时,爬罗剔抉,条分缕析,其所论所断,使人折服”。据张宗祥学生陈布雷回忆,张老经常一边与人下棋,一边与人交谈文史(有时是抄书),还一边回答前来请教的学生的问题。“一心三用”之技,令人惊叹不已。

  徐邦老尔今亦驾鹤西去,但他留给世人和书画家后学的,均亦有五大美育的当下性价值:

  一是徐老教诲后学,“临摹一遍比欣赏一百遍还要记得清楚”,这既是对后学之人,更是对鉴定之业内人士的一句遗世名言,它告诫后学的是真功夫须从苦功夫开始,只有脚踏实地,后方有结硕之望。

  二是徐老在故宫博物馆期间,身体力行的是将文献考古与画(文)本图像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于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是何等相似!可以说,学问之道,在于实,而实之先,却在于法,匠人与大师之区别,也即于此。

  三是徐老在鉴定上的具体操作法,是鉴(定)与“考”(析),即目力之检测与心力之考析(理性推断)双向共进。具体说一是见长于见多识广,二是优势于古代文献烂熟于心。由此再去看徐老的《古代书画鉴定概论》,实是一部划时代的大著。它既是中国书画鉴定的权威工具书,又是代表徐老鉴定考析(实用)与理论(学养)水平的一部中国“徐派书画鉴定”的煌煌之作。

  曾看到马未都先生在追忆徐老时说,徐老是“天塌下来心不惊”,可见徐老之魏晋文士之风度,于生活中是绝不逊色的,所以,不管是什么运动来,他的心态始终是平静的天塌下来不挡吃喝(它与大吃大喝无关),不挡睡觉,不挡研究书画!徐老此平静心态的行为表达,其实就是一种处世的境界,其美育的意义,于世人与后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哲学人类学与社会学上的审美价值,此为其四。

  其五是徐老在生活上的重国家利益而轻个人得失,同样亦为世人与后学所敬仰而习之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