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音乐佳作>
阅读文章

春华秋实自芳菲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0-06-15 17:10:02

 

      ——马秋华教授从教三十周年学生音乐会后记

马秋华,中国著名声乐教授,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音协理事,北京音协理事,政协委员,解放军艺术学院兼职教授及全国多所音乐艺术院校客座教授。

“2010北京新春音乐会暨‘春华秋实’马秋华从教三十周年学生音乐会”大年初三北京中山音乐堂拉开帷幕。这是一个让花朵绽放出心声的日子,这是一个让红烛沉浸于欣慰的时刻,三十年用审美塑造优美,用美育成就美感的教学历程,让马老师在弟子们的歌声里获得了一次心灵的回眸和情感的回味。她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三十年,不是为了今天,而是为了明天。此刻,她的学生李明阳、操奕恒、李陵利等正在演唱《歌声伴我们一路同行》,仿佛是在告诉老师:明天,我们将用更美的歌声伴您同行。

央视著名主持人张泽群在介绍马秋华老师教学特色时说:马秋华教授从事声乐教学和研究工作至今。三十年来,在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声乐教学与实践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她教出的学生有近百名在国际、国内声乐比赛中获奖并培养了众多观众喜爱的歌唱家和歌星,在声乐教育上形成了一套独特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她的三种唱法系列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创新了音乐表演技术的多种表现形式。通过她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耕耘,为国家和军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声乐人才,为我国的声乐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春种秋收,春华秋实。那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的春天,已化作硕果累累,饱满的谷穗垂向大地的金秋。马秋华的名字,随着一位位学生的歌声浸入人们的心田,令人品味着一籽落地,万颗归仓的喜悦和甘甜!

音乐会上,程晓英独唱《春来沙家浜》刘一祯独唱 《孝敬父母》谌 蓉  乔雄华男女声对唱《难活不过人想人》等作品,以扎实的功底和个性的美感演绎了马秋华老师对于民族唱法的理解和创新。

么多多《雪绒花》孙洁的《月光下的海棠花》刘玥《我爱我的祖国》吕 薇《梅兰芳》钟丽燕《哈巴涅拉舞曲》薛皓垠 《在欢乐的节日里》等歌曲,表现出了弟子们演唱经典,驾驭高难的勇气和唱法多元,融会贯通的能力以及唯情唯美,至真至善的水平。

马秋华教授在艺术的教育中充分体现出教育的艺术。通过近三十年的声乐教学实践,她同时在美声、民族、通俗这三种声乐唱法领域总结出自己独特的教学经验。她常和学生们说,过去我们在教学中只注重声音的状态,对声音的要求很高,但更重要的是,无论哪种唱法,每个演员在科学性的演唱方法之外,更应该有自己的个性,有独特的演唱风格和表现形式。不怕大家唱同一个作品,就怕大家都唱成同一个模板。她经常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怎样唱出自己的情感,怎样发展和完善自己声音的个性。只有歌者打动自己,才能打动观众。只有保持自己的独特声乐个性,才能有声乐的发展和创新。

在中国当代声乐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中,马秋华教授无疑是一位思想观念的先进者,同时又是一位技法教育的探索者。无论从音乐教育的基本思路,还是从音乐教的基本方法,马秋华教授在学习与借鉴西方音乐教育模式的基础上,不断融合中国音乐教育思想,力图开拓出某种既体现中国文化的特殊气质,又符合国际通行标准的发展道路。

  马老师很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我个性的发展,她认为即使在课堂上和老师发生冲突也是学生自己在思考,在用心的过程,而这种思考能力必将反映在对作品的诠释上。成功的教育往往能洋溢着教与学的快乐,师生双方相互进入对方的精神领域,在理解、接纳、包容、认可中保持相互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使彼此都有强烈的归属感和价值感。马教授尊重学生的天性与个人喜好,给与指导的同时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她以一颗平常心从容而淡定地对待艺术教学,也正是这种宁静使她能够听到学生们歌声中发自内心的声音。这种平等的文化视角和包容的艺术态度来源于马秋华教授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对于中国文化浸入心灵的理解,成就了她对于声乐艺术的纵深观察和独特视角。

马秋华教授在声乐教学中善于在传授发声方法、声乐理论与技巧的同时,培养学生对音乐、对作品的情感,培养学生倾注和表达艺术情感的能力。而她自身,则以对音乐、对教学的无比热情,对学生的爱心与真情,在课堂内外与学生交流沟通,成为他们敬之爱之信之的导师,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也。一名声乐人才的成功塑造,需要有经验的教师对他进行准确的个性风格定位和训练,更需要教师倾洒爱心以浇灌人才的成长。深谙声乐演唱与教学之道的马秋华教授认为,这两者都是以真情换真情的艺术,只有这样,演员和观众,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才能无限接近,教学和演唱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中国声乐要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个性,演唱者必须将自身的文化底蕴融入到作品当中,以自己的演唱个性来演绎作品的艺术个性。即使对于通俗和美声唱法的学生,马教授也要求他们在国际声乐舞台上尽量选唱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她的学生们不负众望,用科学的演唱方法展示出中国民族音乐作品本身跨越国际的感染力,用自己的声音感动了外国的评委和观众。这样的艺术教学实践,能够以中国文化之美憾动世界,实现着中国声乐教育的创新发展

对于三种唱法,马教授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她说如果美声唱法声音的传播距离是100米,民族唱法是50米,那么通俗唱法就是耳边语。在马老师门下,这三种唱法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但被相提并论而且还获得了共同的繁荣,因为艺术的各个门类都是相得相能的,三种唱法更是触类旁通相互借鉴的,这种跨时代、跨文化、跨系统甚至跨学科的融合体现了马秋华教学实践中的吸纳能力和创新胆识!这种集科学性、民族性、文化性、时尚性四大特性于一身的声乐教学体系,使民族声乐的中国唱法更加完善,更加优越。

    在音乐会上演唱作品的学生还有:陈阳王丽达王莉阿鲁阿卓汤  非白雪王庆爽萨仁呼韩延文吴志峰姚贝娜王莹等,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也以弟子的身份前来登台助阵,纵情献歌。

弟子们充满真情的放歌把音乐会不断推向高潮,在场的领导和观众都赞叹不已!

马秋华教授把一批批优秀学生送上国内外舞台,自己却选择了默默无闻的教室。她的学生们在受到全面艺术熏陶的同时,更加折服于她为人师表甘为人梯的人格魅力。她深厚的人文积淀,广阔的文化胸襟,以及高远的艺术见解已经通过她的弟子们的优美歌声传到更高更远的世界音乐殿堂。一批批一代代的学生成长了,成熟了,成功了,不仅仅是她教会了学生们演唱的方法,而是因为她的精神和情操不断鼓舞着学生——永远前进!

在音乐会的高潮时刻,马教授亲自上台献唱了由音乐教育家金铁霖作词作曲的《中年》自己的万千感慨融入到这支歌曲之中:“点燃自己,照亮别人,我们的信念就是奉献……”场观众在优美的旋律从中体会了“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敬业精神。伴随着马教授的歌声,所有的学生手捧鲜花走上舞台,拥簇在马教授周围同声歌唱,音乐会在激情中升华,在感动中落幕。

作为2010北京新春民族音乐会系列的重头演出,本场音乐会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音乐学院、北京音乐家协会、北京交响乐团、北京音乐广播、音乐周报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由北京音乐家协会、北京音乐广播、音乐周报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小蝌蚪音乐学习网协办。音乐会由久享的北京交响乐团伴奏,著名指挥家谭利华亲自指挥。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