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音乐佳作>
阅读文章

史其威:论节奏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0-11-22 17:30:26

论节奏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史其威

摘要:节奏、旋律与和声是构成音乐的三个基本要素,在这三个基本要素中,旋律与和声都必须依附或借助于节奏,绝不能离开节奏而单独存在。本文从节奏的产生与发展、儿童音乐教育中的节奏练习以及高师音乐专业学生节奏课的开展与训练等方面来论述节奏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节奏  音乐教育  训练

节奏是音乐音响的根本,在构成音乐的三个基本要素中(节奏、旋律、和声)旋律与和声都必须依附或借助于节奏,绝不能离开节奏而单独存在。节奏是体现生命的运动、风格、韵律的不断变化的运动说。有运动就有节奏,节奏在人类之前并不依赖人类就已经存在了。所以说节奏是音乐中最早显现出来的艺术,渗透在音乐形式的纵横结构之中。由此见之,节奏在音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            节奏的产生与发展

丹第(V.d’lndy.1851-1931)在《音乐创作教程》中说:“节奏是普遍存在的,它表现在天体的运行,季节的转换,昼夜的更迭,生命的兴衰,特别是人类生活和语言之中。”节奏起源于万物,它无时无刻不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在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不难发现最先产生的要素也是节奏。早在远古时期,当音律乐器还没有出现时,人类的祖先已经会用打击乐器来演奏音乐。他们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不同的打击乐器,敲打出有节律的变化多样的节奏。原始部落的音乐中,除了节奏几乎没有其它音乐要素,他们运用敲击的节奏及呼唤来表达他们不同的情绪内涵,运用于祭祀、庆典、狂欢的活动中。

随着音律乐器的产生,人们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旋律上来,有意无意淡化了节奏的作用。从十六世纪西方的教会音乐到浪漫派音乐之间二三百年的音乐作品中就能说明这个问题。十六世纪的西方教会音乐,为了使人们内心世界得以宁静和超脱,他们单纯追求旋律的美感,节奏较自由。到了巴洛克时期,复调音乐逐渐转到主调音乐,其节奏也是比较简单的。它是以有规律的重复出现的重音为基础构成节奏支柱。而旋律上则运用连续扩展的方法来突出和增强音乐的内涵,从而构成了巴洛克的音乐风格。古典主义时期,以维也纳为中心的古典乐派,以主调音乐为主追求和声色彩,讲究旋律表现,直到后来的浪漫派音乐,无不受维也纳模式的影响和制约,只不过在和声上做了一些改进,大胆使用不协和和弦,仅此而已,节奏上并没有什么大的突破。由此可见,从西方教会音乐到巴洛克的音乐作品,再到维也纳古典主义乐派,作为音乐骨架和灵魂的节奏,其地位和作用就这样被淡忘和削弱了,这正是传统音乐教学法只注重旋律与和声而忽视节奏的历史原因。

在某些欧洲以外的地区和民族,没有受到以维也纳乐派为代表的传统音乐的影响,而是按照本民族特有的方式发展继承了“节奏”的观念。如拉丁美洲的拉丁音乐、中国戏曲、中国民间打击乐曲以及亚、非、拉美等地许多少数民族的打击乐其节奏技巧都相当高明。音乐大师们通过吸收拉丁音乐特有的节奏因素,发展形成了爵士乐和摇滚乐。在爵士音乐中,节奏起着主导作用,打破常规的律动,重音切分的出现使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摇滚乐是从爵士乐中发展而来的,而摇滚乐在节奏上有了新的突破,节奏内容更为复杂多样,侧重于打击乐器的表现功能。摇滚节奏已广泛运用于各种音乐题材,已成为音乐生活中一大主流。鲜明的区别于传统音乐形式,并为广大听众所接受,从现代音乐到爵士乐、摇滚乐,节奏的表现功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音乐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儿童音乐教育应从节奏开始

节奏在音乐中具有重要的表现意义,也是儿童最容易引起兴趣和感受的音乐要素。当婴儿还在母体时,就感受到母亲心脏有规律的跳动,这种有规律的跳动可以刺激婴儿体验稳定,感受节拍。母亲的心脏跳动,便赋予了人们最原始的节奏本能,正如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所说:“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通过节奏的运动唤醒儿童的音乐本能,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音乐与身体运动的结合特别适合于儿童的天性与本能,能唤醒儿童的音乐意识,他要求老师尽可能的发现和研究儿童身体活动和他们周围世界的自然节奏。所以儿童的音乐教育也应该从节奏启蒙,这符合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和生理需求。当幼儿听到有规律的节奏时,就会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而对音高的辨别就比较模糊,对旋律性较强的乐曲比较难接受。所以在幼儿还不能唱好音准的阶段不要过早的进行旋律训练,而应当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从他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和事物入手,借助于手脚拍打或打击乐玩具进行节奏练习,从游戏中引导和培养他们的节奏感。这样可以使儿童感到身心愉快,增强其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循序渐进,使儿童可以从自己的活动中理解长短、强弱的区别,逐步把握“节奏”这种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

三、            高师音乐教育中设立节奏课

高师音乐教育的针对性是中小学音乐普及与音乐教育。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的扩招以及音乐专业高考较低的文化分数线吸引了一大批学生突击报考音乐专业,从而造成目前各高师院校学生的音乐基础差异极大。根据调查,有很多学生对节奏的准确性,感知敏锐度不高,对节奏型以及较复杂节奏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比如钢琴专业的学生,有的钢琴学习已经很多年了,但对一些基本的节奏型掌握还不够准确,在单手弹奏时节奏更是一团糟。所以说在高师音乐专业教学中,加入一些相对独立的节奏课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系统的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节拍、节奏以及较为复杂的特殊节奏,加上双声部及多声部节奏的训练,培养他们精确、敏捷而生动的节奏感。

1、基本节拍节奏的训练

节拍与节奏在音乐中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节拍是指有相同的时间片段,有强弱的循环重复。而节奏则是有长短不同的音符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通过节拍的练习使学生正确掌握节拍重音,体会节拍感与律动感,并能准确把握好各种拍子所表达的基本音乐形象及不同的律动特征。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二拍子和三拍子是节拍的基础,通过学习,学生容易掌握。二拍子由于强弱拍的均衡出现,体现了节拍的刚健性和平稳性;而三拍子由于一强两弱的不均衡节拍出现,给人一种活跃、跳动、旋转的音乐风格,更具有动感及流畅性。

节奏则是音乐音响的根本,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节奏的基础是单纯音符,最小的节奏单位是由单纯音符组成的节奏型,不同的节奏型有着不同的性格和表情。通过学习要让学生了解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理解不同节奏型的不同音乐情感的表现。例如:

这条节奏可以一个学生独立完成,用嘴念节奏,手打拍子。也可以用右手打节奏左手打拍子。这样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协调性。还可以两个学生一人打节奏一人打节拍进行练习,或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打节拍一组打节奏进行练习。这样他们可以互相牵制,克服赶拍与拖拍现象。例如:

右手

左手

             

2、二声部节奏练习

通过练习可以让学生用双手打出两种不同的节奏声部。例如:

右手

 

左手

 

也可以唱一个旋律声部敲击一个节奏声部。例如:

唱旋律

 

打节奏

 

 

 

         

3、多声部节奏练习

对于多声部节奏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也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通过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动作打出各种不同声部的节奏。例如:4/4

捻指

拍手

拍腿

跺脚

 

以上练习可以一个人单独进行,也可以两人、三人一组进行练习。在训练中要求学生通过力度、音色的变化打出节奏中的音乐来。为了提高学生对传统乐曲的演奏或演唱水平,增强他们的表现能力,还可以进行一些变重音的特殊节奏练习。例如:4/4

 

这是个很简单的节奏型,按照常规出现的律动是强、弱、次强、弱。如此循环重复,就显得单调缺乏推动感。通过节奏重音的变化,其律动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例如:4/4

这种奏法是四连音三过法,是一种复合型节奏。另外还可以变化出一些切分重音节奏。例如:4/4

 

 

 

通过重音的变化这些节奏的推动力及音乐表现力大大增强。将这些节奏根据不同的音乐表现运用到旋律与和声中去,便会产生其特的音乐效果。

总之,节奏教学与训练是音乐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技术性、理论性都很强的一门课程。是学习音乐打好音乐基础以及音乐教育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音乐专业学生整体音乐素质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节奏表现力丰富而复杂,重视节奏训练,探索节奏奥妙,开创音乐更为广阔的新领域。

 

注释:①《西方音乐欣赏》约瑟夫·马克利斯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24 378页。

②《节奏 音乐和教育》达尔克罗兹(rhythm,Music and Education 118

参考书目:

《美国音乐教育概论》刘沛编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10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蔡觉民 杨立梅编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5

《德国音乐教育概论》谢嘉幸 杨莹萱 孙海编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5

《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杨立梅编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7

《日本音乐教育》缪裴言 林能杰编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5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李旦娜 修海林 尹爱青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7

《西方音乐欣赏》约瑟夫·马克利斯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24

《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杨立梅 李旦娜 海南出版社 20004

 

 

作者姓名:史其威

    位: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址:山西省临汾市信合西路C2号楼四单元601

    编:041004

    话:13293879880  13934176426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