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教育新闻>
阅读文章

朱永新:完整的教育是“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5-03-03 20:54:14

朱永新:完整的教育是“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

2015年01月20日 18:02:51来源: 新华网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做客新华网演播室。新华网 王志艳摄

    新华网北京1月20日电 今日上午,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做客新华网演播室,回顾在人大履职五年的历程,畅谈教育改革、推进全民阅读等热点问题。

    [主持人]可能很多朋友听过朱老师的讲话有一个跟我一样的感觉就是朱老师真的很实在,不避讳一些自己可能不太擅长的问题,而是真正用自己的勤奋弥补很多东西。像你所说的您其实是在履职中学习,又在学习中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责任和职责。您是研究教育出身的,而且现在也担任中国教育学会的副会长。我们也看到了您在人大共提了47份关于教育改革的建议,还出版了一本《给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在教育上还亟待解决的问题。您提的建议也很广泛,从最小的入幼儿园难,大到高考的改革、教育公平、顶层设计的话题都有。从您的角度来看,哪些教育问题是我们现在真正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


    [朱永新]在人大也好、政协也好我都坚守专业立场,因为每个人的视野和专业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我不主张对专业以外的事情发表更多的意见,那很容易讲外行话,很容易不着边际,专业性很重要,所以这几年来我主要的建议是围绕教育展开的。

    《给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也是在新华出版社出版的,还获得当年的“大众喜爱的50本图书”。教育本身问题很多,我最关注的是教育公平的问题,这是最关键的、最基础的问题。因为现在城乡之间,重点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东部和西部之间教育差距比较大,特别是农村学校、乡村教师待遇非常值得关注。

    教育说穿了就是两大问题,一个是公平一个是质量。解决公平问题的同时要关注教育质量,也都要从改革来着手,所以怎么样去更好地推进教育改革是我当前最关注的。前不久我在三联也写了一本书叫《重启教育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描写了教育改革的蓝图,到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里面对教育改革做了非常具体的推动。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家还是感觉到力度不够。教育领域管得太死,权力的下放还非常的不够。所以最近我们提出来还是要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的力度,进一步下放权力,进一步调动民间的智慧、民间的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因为衡量一个区域、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有没有活力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民间的智慧、优秀的社会精英在不在教育里面,愿不愿意到教育里面去,民间的资本、民间的资金有没有涌向或者流向教育领域去。现在这两点来看我们还是有明显差距的,我们的民办教育、小微学校、地方教育的活力彰显得还不够。

    最近我发起了一个中国教育30年论坛,实际上就是在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


    [主持人]教育改革一直是老百姓真正关心的民生话题,因为无论如何,无论我们的教育现在呈现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你都要接受教育,就像我们的医改一样,无论医改改成什么样子你都是要到医院看病和体检的。这些年您除了关注教育公平以及教育质量的话题之外,我们看到您也特别关注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做?做得好应该不错,但是做得不好是不是还不如不做呢?


    [朱永新]你讲得有一点道理,家庭是整个教育最重要的基石,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孩子们到学校的时候,他的认知风格、他的行为习惯、他的个性特征已经基本形成,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一个毛坯了,学校教育就是对这个毛坯来进行加工。很多毛坯你只要呵护他,推进他,帮助他就能够非常健康地成长。那些稍微粗糙一点的毛坯你就要用心地打磨他,去雕琢他,让他能够做得更好。但是所有这一切基础都是家庭造就的。

    长期以来我们对家庭教育这一块重视不够,父母亲大部分都没有经过专门的教育培训,无论是在他们的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我们没有怎么做父母的课程。我曾经做过一个比喻,很多父母就像那些没有学过驾驶的司机就开着车上了高速公路,所以毫无疑问是很危险的。

    父母对教育的无知或者说对教育的急功近利会造成教育的很多偏差,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你讲的是有道理的。就是坏的教育还不如不教,错误的教育还不如没有教育。因为没有教育你顺其自然,顺着天性孩子可能自由地生长,他至少还有一个欢乐的童年。但是如果你用错误的方法去教他,不仅仅把孩子自由的空间给扼杀了,自由成长的可能性给剥夺了,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摧残了孩子。所以我们很多父母亲的确有意无意地成为了一个反教育的力量,成为了摧残孩子的力量。

    很多父母是打着爱孩子的旗号在摧残孩子。就北京来说我去过很多学校问那些孩子们你们快乐吗?很少有孩子跟我举手说快乐的,为什么?很重要的原因他没有时间啊,他星期六、星期日、白天放学以后所有的时间空间都被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所填满了。所以他们没有做自己感兴趣事情的时间,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这样来说对孩子的发展毫无疑问是不利的。

    很多父母亲可以说是“分分计较”,孩子少考一分都要挨打,孩子成绩稍微差一点他们比孩子还恐慌。这样一种无知或者错误的教育概念,毫无疑问是不利于孩子成长,也不利于整个教育生态的。所以我一直呼吁要提升全社会的教育学素养,让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好教育,让大家都知道怎么样做才更有利于孩子的生长,怎么样做才更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主持人]其实这是整体教育观念的问题,家长应该先琢磨琢磨看看自己的孩子到底适合什么,周末无休无止的补习班一定会让孩子成材吗?这也是值得我们全社会共同思考的话题。另外您一直在提倡中小学都要开展生命教育,您的出发点是什么?


    [朱永新]今天早上我还发了一个微博,就是叫“生命教育刻不容缓”。这个月就发生了多起花季少女自杀的事件,还有一个初中的女孩她母亲根据政策怀了第二胎她就用自杀来威逼自己的母亲要把这个孩子打掉这样的新闻。这说明整个学校教育、生命教育是缺席的,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成就人生是生命教育最重要的主题。


    [主持人]这个主题我和很多大学老师包括校长也聊过,他们都会说我们大学现在在开展生命教育。确实,在我上大学那个年纪这个教育都是缺失的,现在很多大学已在开展生命教育算是一个进步,但是您的观点应该是再向下、向中小学延伸是吗?


    [朱永新]当然是。我早上在微博里面还引用了一个曾经在纳粹集中营的生存者讲的话,这个生存者后来做了一个学校的校长,他跟所有的老师们说,所有的教育最重要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培养孩子的人性,一个善良的人性比什么都重要,比读、写、算这些技能都重要,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人性作为基础,任何教育都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的确,中小学是人性形成的基础,所以生命教育应该从幼儿就开始抓起,从家庭教育就开始抓起。

    所以怎么更重视安全,更重视健康、更重视孩子的交往、更重视孩子的职业选择……这些人生的大事情,这些生命的大事件不能在教育中缺席。现在很坦率地说大家眼睛都盯的是分数,都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生命、对孩子的情绪、对孩子的感受,很多父母亲并不在意。


    [主持人]关于教育这个话题刚才我们聊了很多了,您还有一些什么话想对我们网友来讲一讲?


    [朱永新]我觉得教育和所有的人都有关系,和所有的家庭都有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所有人对教育都有话语权,所以我是很期待有一个更好的平台,让全社会能够一起来讨论,形成一个共识——“什么是好教育”。

    我觉得好教育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我在“新教育实验”里面提出来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所谓幸福就是教育应该是给人带来幸福的,给人带来快乐的,如果教育不能让孩子们、让老师们、让父母们能够享受到欢乐,带给他们的成长,带给他们的惊喜,我觉得这样的教育毫无疑问不是一个好教育。所以学校一定要把童年还给孩子,把幸福还给孩子。

    同时教育应该是完整的,我对完整的理解就是说“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所以新教育实验中我们一直提倡让学校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让人类那些最美好的东西在学校里都能够和孩子相遇,每个孩子从中能够发现自我、找到自己,从而成就自己、实现自己,我觉得这是我们所有的人都必须形成的一个共识。

    所以无论你作为父母亲也好、作为学习者也好、作为一个教师也好,我觉得都应该学一点教育的知识,学一点儿童的心理,然后真正地懂得怎么去做好教育。

    当然,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我也特别期待他们也能够关注教育问题,对教育多呼吁、多建议,帮助我们国家的教育发展能够走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上。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