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教育新闻>
阅读文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新表述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14-11-22 20:21:49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新表述

2014-11-18 17:07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北京高校学者座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教育部社科中心 王晓宁

近日,教育部社科中心召开座谈会,组织部分北京高校学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北京大学中文系董学文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金永兵副教授、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张永青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张晶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国家艺术形象研究中心主任史红教授、北方工业大学党办副主任王文革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副所长宋瑾教授、北京舞蹈学院研究生部党总支书记金浩教授、中国美育网李田教授等专家学者与会。学者们结合自身教学、科研工作实际,畅谈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领会、理解和感受。

学者们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是一个划时代的文献。这个讲话,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发展史上,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对于当前和今后一段历史时期的文艺工作有着非常及时、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学习、领会、理解、落实讲话精神,是文艺界和理论界的重要政治任务。文艺工作者要主动把讲话精神内化到思想观念中,外化到实际行动中,在新时期把文艺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与会学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新表述。讲话通篇贯穿了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的方法和精神,并同当下的时代课题、历史使命和文艺形式高度结合起来,使所阐述的文艺观念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时代感,具有许多发人深省的新表述。例如,讲话说“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中的“重要”二字,是依据新的形式和任务把文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了新的高度;讲话谈到文艺评论时提出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的内涵和意蕴;讲话突出强调了中国优秀文艺传统和遗产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指明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底色、根基和取向,使我们的文艺理论充满了中国文化的色彩和成分,等等。这些新表述在新的形势和历史条件下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丰富深化了毛泽东文艺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专家们指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才能创作反映人民心声、引领时代发展的优秀作品。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全篇都贯穿着以人民为主体的思想精神。讲话提出“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是具有重要创新价值的美学命题。首先,人民是文艺审美的创造主体。人民生活是文艺作品的唯一源泉。如果文艺家只有自己的一己情绪,而对人民生活、人民的情感无所关联,甚至格格不入,创作的文艺作品就不可能感染人、激动人,也就不会有生命力。其次,人民是文艺审美的鉴赏主体。伟大的实践、健康的生活和核心价值观寓于人民之中。文艺家进行创作时,如果能尊重人民作为鉴赏与批评的预期受众,就会倾注最大热情,创造出精品力作。再次,人民是文艺审美的评判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评判者是创造最佳审美价值的标尺。尊重人民作为评判者,就要深入体察人民的审美需要,并用自己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使人民得到真正的审美享受。

与会学者还讨论了好的文艺作品的尺度问题。大家认为,文艺既是事业也是重要战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激励是把双刃剑,文艺家可能在经济效益激励下创作出好作品,产生良好的生活效益,也可能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写不出好的作品。从创作规律看,好的文艺作品需要充足的时间磨练造就,而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则往往要“赶时间”,或通过缩短时间来降低成本,必然难以成就优秀的作品。从长远来看,没有质量的文艺作品既不能产生社会效益,也不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主义文艺是一种不同于任何过去时代的崭新的文艺。文艺工作者应该立足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社会效益应该放在首位,创作出真、善、美的作品。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