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美术佳作>
阅读文章

诗意地栖居-阮凤平油画作品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24-09-08 11:22:59

  《人,诗意的栖居》是德国19世纪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的以首诗。其实,荷尔德林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差不多已是贫病交加而又居无定所,他只是以一个诗人的直觉与敏锐,意识到随着科的发展,工业文明使人类日渐异化。


       所谓栖居,是指人的生存状态。简单来讲,人的生存状态可分为平淡状态和诗意状态两种。我们从事工作、谋求生存,也要歌唱、在情爱和诗意中获得生命的意义。



       叔本华的钟摆比喻非常恰当地形容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人生就像摆钟一样,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摇摆。当需要为生存而劳作、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痛苦,当欲望得到满足时就无聊。


       如何摆脱这种困境?叔本华给出的答案之一就是艺术创造。荷尔德林和海德格尔所倡导的诗意地栖居亦然,旨在通过人生艺术化和诗意化来抵制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个性泯灭以及生活的模式化。


       歌德曾言一个人至少每天都要听一支动听的歌,读一首好诗,看一幅美的画,并且如有可能,还要说上几句明智的话。此刻如果我们与一幅画相互交融,它就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这是艺术给予我们审美的馈赠。


       人急功近利,与世沉浮,心里失去了源头活水,生命因此而干枯,便造成了生命的机械化和生活的单调乏味。由此产生了人人痛心却无力战胜的内心空虚和外在寂寞。身住豪宅,心却感觉无家可归。


       要实现“诗意地栖居”就要重新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多重联系。把审美融入日常生活,融入人与人之间的真情,都会我们带来巨大的诗意与美感。这便是日常生活的艺术化,既用艺术的眼神审视世界,用艺术的心灵悟世界。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