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年华”是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为本网系列美育活动题写的品牌名称,如发现有同类活动盗用本品牌,欢迎举报。
您的位置:主页>逛逛博物馆>
阅读文章

把艺术课堂“搬进”博物馆—北京一零一中沉浸式教学落实基础美育

文章作者:中国美育网 来源:原创 添加时间:2021-08-20 15:06:55

北京一零一中/供图

“她一边退向漫漫江水,一边打枪瞄准。年轻的女共产党员即便面对的是生命结束,仍然坚定信仰,展现出毫不屈服的英雄姿态。”在中国美术馆内,北京一零一中书画社团的杨碧筠同学正一边用画笔描绘着烈士人像,一边向记者说道。

在国家倡导美育的一波波文件助推下,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积极拓展教育空间,借助社会力量落实基础美育,在前期书画艺术大会活动的铺垫基础上,积极推进《北京一零一中博物馆艺术课》美育项目。近日,北京一零一中组织书画社团师生先后走进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让学生深度感受艺术之美。

据了解,为保证师生安全,馆方严格落实防疫举措,进行周密安排部署,实施预约进馆,确保一人一票,且需绿码和身份证号双重验证,并要求参观全程佩戴口罩。

理论课堂 拓宽艺术知识

“王盛烈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现实主义绘画代表画家之一,一生在现实主义道路上勠力耕耘,自觉并自信地践行着时代赋予他的艺术使命,在中国现实主义美术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走进博物馆内的“耕者——王盛烈艺术展”,作为北京一零一中特邀的艺术学专业博士,王博士正在现场为同学们授课。

王博士从画者自身的经历出发,与同学们分享了每一幅画作风格及其背后的精彩故事。通过对艺术史的初步了解,拓宽了同学们艺术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艺术的领悟。“听了王博士讲的《八女投江》抗日故事,让我非常震撼。”“画家王盛烈这件写实中国画作品画得太好了,就像一部大电影,现场感特别真实!”同学们纷纷表示。

“要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就得多看、多听、多研究。”北京一零一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活动旨在通过颇具现场感的艺术教育提升师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鼓励孩子们走进博物馆、艺术馆,与艺术原作相遇,拓宽视野,激发对历史、文化、艺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们更好的认识自己,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学生们懂得珍惜美好的事物,懂得帮助他人,懂得爱,爱祖国山河,爱天地万物的博大胸怀。”

实践总结 分享学习收获

“天津的抗疫英雄张伯礼事迹很感人,泥人张大师雕塑的《张伯礼像》栩栩如生,让我非常敬仰,我用有限的时间画了这件速写。”刘桐沅同学拿着刚刚完成的绘画作品感慨万分。

“博物馆艺术课”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旅游参观,在专业教师或相关专家生动讲解,带队教师全程答疑解惑后,学生会现场进行速写、鉴赏,活动后及时总结交流,领悟艺术对心灵的冲击。

在专家的一小时导赏后,带队教师抓住时机,对学生实施现场艺术课教学,通过提问学生最爱的作品,推断作家的创作思想,并让学生通过评述作品分享参观学习的收获,老师们通过问题主线导学,循循善诱将学生带入最好的欣赏状态。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我们与泥人张传人的现场交流,体会到了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革新之路。”提起展出中最喜欢的作品时,同学们都对泥人张的作品展表示兴趣浓厚。“泥人张的作品形象逼真,制作泥人的材料不仅有泥还有金属,甚至最新的3D打印技术也应用于泥人制作,每样作品都惟妙惟肖。后来我们又参观了画泥人的步骤,真是太有意思了。”

此次北京一零一中的带队教师表示,“孩子们的艺术潜力是无限的,有的作品初展画家天赋、有的几笔勾勒出形神、有的十分憨萌,活泼有趣。学生们喜欢的作品也大不相同,各种各样,百花齐放。看展过程中,我们也受益良多,感觉自己亲眼见到了明末以来的中国画史,那么的真切、厚重又市井,天赋的画家,默默画画的大众,绘画艺术真是历史、经济史、人民生活史的综合,是真实放彩的一面镜子。”

生活中充满艺术,艺术也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未来,北京一零一中“博物馆艺术课”将走进更多的博物馆、艺术馆,将课堂搬进博物馆,让学生和艺术品一起上课,擦出更多“火花”。(刘畅)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